《伤寒论》中张仲景对于桂枝汤应用相当多,无论表里皆可使用,我们在研究《伤寒论》,首先要明白张仲景的辨证施治特色,了解张仲景运用每种药的意图,从而正确辨证处方用药,提高实际临床的疗效。桂枝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等。
一,桂枝汤的组成,以及煎制、服用方法
《伤寒论》原方为:桂枝3两,芍药3两,灸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上面这五味药,用七升水浸泡,微火熬取三升汤汁,分三次服用,没服一升,服药后,稍停片刻,喝一升左右的热稀粥,以助药力,身体感觉发热有汗即可,不能大汗淋漓,出汗的情况应不多不少,汗多则损阳,汗少则邪气不尽,若第一次喝的一升药,就有汗出病减轻,则剩下的可不必再喝,恐用药过量。如果没有发汗则还同前面的方法再喝,间隔三小时喝一次,若病重的人,服一剂病不除,可再服一剂,病还不除,可再服第三剂,每剂以十二小时为间隔。禁忌生冷,粘腻,肉类,辛辣之物,酒类,恶恶臭的东西等。当然现代的用法,可按其比例为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9克,甘草(炙)6克。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二,桂枝汤药味分析
桂枝是桂树的细嫩枝,味甘辛,性温,有发汗解除肌表及四肢的风寒和温经通络的作用,可治疗恶寒发热,有汗头痛的风寒表证,并治疗风寒湿痹,四肢关节酸痛等症。桂枝还有活血通阳的作用,可治疗妇女血寒的痛经或经闭,以及阳气不流通,痰水停留不化的病症。配合芍药有止汗的作用。芍药味酸苦,性微寒,有收敛和养阴补血的作用,可以平肝止痛,所以能止泄泻,痢疾,腹痛以及阴虚血亏而肝阳偏旺所引起的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拘挛,月经不调等症。灸甘草性微温,能调节各种药物的偏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能补脾益气,可治疗脾胃虚弱,并可润肺止咳嗽。生姜味辛,性微温,有醒神、止呕,散风寒的作用,可治疗中恶气的突然昏倒和胃寒的呕吐,以及肺有寒邪的痰多咳嗽。还能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塞,并可增进食欲,开胃等作用。大枣味甘,性温,能调和百药,并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可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和血虚脏躁等症。
三,桂枝汤分析
桂枝汤中以桂枝为君药,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再方中为臣药,桂枝配芍药是在发汗之中有收汗的意思,在和营气当中具有调节卫气的作用。生姜之辛为佐药,帮助桂枝来解表,大枣之甘,帮助芍药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的作用,所以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并且来调和诸药。桂勺的相须,姜枣的相得,借助甘草的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的好方剂。而张仲景的精妙之处在于药后喝热粥,不但能助发汗,而且也可使已经在身体的邪气不能停留,没有侵入身体的邪气无法来侵犯。
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正如《伤寒论》所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其治疗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伤寒论》说:“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总之,桂枝汤只能治疗体虚外感证,产后中风以及太阳病下后之变证等。若是无汗,恶寒,脉浮紧的伤寒表实证,则不是桂枝汤的治疗范畴。
留言区提出宝贵意见,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