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三大疗法之一。古人认为,艾灸可以透诸经而治百病。《扁鹊心书》就有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养生是祖国医学的一种治病疗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艾灸养生祛病的功效。不过艾灸养生要想效果好,选对穴位很重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艾灸的配穴方法,包括如何俞原配穴法以及俞募选穴法,实际上这些艾灸时选择穴位的方法,大多源自于中医的阴阳理论,既然说到了阴阳,自然离不开五行。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五行在经络穴位上的应用。
说起五行,想必很多人都明白,就是古人理解的组成大自然的五种基本元素,他们分别是:金、木、水、火、土。正是有了这些基本元素,我们的生命和周遭的环境才会生生不息,宇宙才会周而复始。
既然大自然有五行,我们的身体自然也有五行的元素。今天我们暂且不提我们五脏六腑的五行,我们要分享的是五输穴。这个五输穴自然也是从五行的学说中演变而来。
什么是五输穴?
在中医古老典籍*帝内经的《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对于五输穴是这样描述的:“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是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他们并称为“五输”。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医家所重视。
我们人体的十二正经,无论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不同。《难经·六十四难》里面是这样写的:“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什么意思呢,用白话来讲就是:十二经络中的阴经的井穴属木,荥穴属火,俞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而阳经又有所不同个,阳经的井穴属金,荥穴属水,俞穴属木,经穴属火,合穴属土。
五输穴的治疗准则
由于五输穴在身体各部的位置,有着明显的规律,因此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循。怎么理解呢?在《难经·六十八难》这样描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垂节疼,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1、井穴主治肝之疾病
“井主心下满”是指心窝部痞满,郁闷而言。我们的肝脏属于木而主疏泄,肝助胆分泌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以助消化。如果肝失调达而郁结,则肝气横逆可见“心下满”,这个只要取井穴就可以了。
2、荥穴主治心之疾病
“荥主身热”。心属火,因此“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荥穴能清心安神,泄热凉血,可以治疗各种急性热性病,也能育阴清热,治慢性热病;像心烦、心悸、失眠及神昏谵语、狂躁不宁等、
3、输穴主治脾之疾病
“输主体重节痛”。脾属土,“体重节痛”是脾失健运,水湿阻滞为患。脾主运化,消化饮食水谷,若其吸收运化迟滞,就发生体重节痛,这个时候艾灸输穴就可以了,输穴能补土益气化湿,除疼痛外,肿满倦怠,泄泻都有较好疗效;
4、经穴主治肺之疾病
“经主喘咳寒热”;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喘咳寒热”,为邪袭肺王,肺失宣降所致。肺主皮毛,司呼吸及调温作用。像咽干咽喉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溲不利,大便失调等病症,都可以通过艾灸经穴来宣肺解表、止咳降气。
5.合穴主治肾之疾病
“合主逆气而泄”,肾属水,与膀胱为表里。“逆气”,是指气机上逆的病症,如肾不纳气之上气喘咳等。肾为滤水器官,膀胱乃排水总枢,若邪热客于膀胱,膀胱失职,水分就从大便排出,发生逆气而泄之病。泄指二阴病变,什么是二阴病变,就是遗尿、遗精,大便失调等,均属肾气虚衰,真元亏损而引起的病症。这个时候艾灸合穴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合穴主治肾脏疾患,也可以治疗胃的疾患。
关于十二经络每一条经络的五输穴,由于篇幅的原因,今天就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