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临床三十多年来,对外感风寒,常以《医学心悟》加味香苏散为基本之方治疗,疗效卓著。其方具有药物稳当,加减容易,效果良好之特点。即使辨症不确,投以此方,亦不导致意外变症,又是初学中医之良法也。
(一)药物组成:
苏叶6克,陈皮5克,香附5克,甘草3克,防风4克,荆芥4克,秦艽4克,川芎2克,蔓荆子4克(缺药时不用亦可),生姜三片
说明:但是药能胜病则可,如疑方中分量太轻,宜多宜少,临证自行斟酌。
(二)适应证:
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头晕呕吐,咳嗽鼻塞,流涕喷嚏,腰疼腿痛,骨节酸痛等症。
又:适合于流行性感冒。
(三)临症加减:
感冒自汗,或微有粘汗,此为表虚故也。方中宜加桂枝,白芍。若在春夏之交,恐兼温暑之邪,嫌桂枝性热不宜用,可加白术,白芍各6克更为稳当。2.头痛甚,方中加羌活,葱白;头顶痛者加藁本。
3.感冒兼停食积滞,胸膈胀闷,方中加莱菔子,山查,炒麦芽.
4.感冒口渴,频饮茶水,小便色赤,此为膀胱腑证,方中加木通,茯苓。
5.感冒咳嗽,方中加桔梗,百部,白前,紫苑。若咳甚,或干咳,恐风温咳嗽,可改服“麻杏甘石汤”加味(见方三),或用桑菊饮可愈。
方(桑叶9克,菊花5克,连翘,桔梗,杏仁各6克,芦根9克,薄荷4.5克,甘草3克,热甚者加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
或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方中加半夏,茯苓。若服药后仍不效,投以小青龙汤加减可愈。(见方五)
6.感冒呕吐,方中加半夏,茯苓。凡服药时,吐出不纳,先用生姜汁半小杯热饮,其吐即止。
7.感冒流鼻衄,或吐血,方中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皮,丹参。
8.感冒多日不大便,方中加枳壳,莱菔子。
9.感冒兼喉痛,方中去生姜加天花粉,射干。若痛而且肿,再加生蒲*,或加金银花以消其肿。
10.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方中加炮姜,肉桂之类。
11.夏热兼暑气,方中加知母,*芩。
12.妇人经水适来,感受风寒,方中加当归,丹参。
13.产后受感,方中去荆芥,防风加黑姜,当归。若兼自汗或粘汗,更加白术,白芍。
14.产后感冒,独头部出汗,身中不汗,不宜此方表散,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见四)
15.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专发热,方中加生石膏30克,凡兼大便泄泻,或溏粪,石膏慎用,或易以滑石为妥。
(四)病例介绍:
例一:
李XX,女,年四十多岁,邮电局职工刘XX(已故)妇人。(她,平素腠理松驰,容易感冒,表散药不宜重,轻表之病则愈。否则,病魔纠缠难愈。此次于年8月7日得感冒,中医治疗五天不愈。医院西医治疗四天,病又不除。迁延匝旬,延余诊之。
年8月16日就诊:
其症头痛,微寒发热,自汗,饮食不下,苔薄白,脉浮大而虚,即外感表虚之候。选用加味香苏散加白术,白芍主之。
处方:
苏叶6克,陈皮5克,香附5克,甘草3克,防风4克,荆芥4克,秦艽4克,川芎2克,白术6克,白芍4.5克,生姜三片.
二诊(8月17日):诸症皆愈,便肌肤素来粘汗不止。投以“玉屏风散”为汤剂治疗。
处方:
*芪24克,白术18克,防风6克,连服二剂,粘汗亦止,续服二剂,铲除其病根。
此次相隔四十多天,于年9月26日,复得外感。先经保健院治疗两天不愈,9月29日又延余诊:
其症头晕痛,怕寒发热,胸闷难受,两手十指麻痹不舒,动作时汗出,脉不浮紧,一息五至,按前次加味香苏散加白术,白芍投之不效。思之,非表虚之候,将方中去白术白芍,嘱再煎服一剂,诸症锐减续服一剂全愈,所谓自汗,非自汗,医者必须详察也。
例二:
罗XX,,男,63岁,印刷厂退休工人。于年7月30日清晨,往圃摘菜,在渠濯足,当夜发烧。次日(31日)延余诊视时,汗自出,翕翕发热,神志昏沉,默默似睡,呼之懒言,肌肤芍热,口渴不多饮,腰腿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大无力。选用加味香苏散白术、白芍各6克,调和营卫,解肌止汗;因专发热,故加生石膏30克,以清其热。他药见“药物组成”同。
二诊(8月1日):烧热全退,精神清爽,脉不浮大。但一息三至,腰疼未除,以脉论症,一息三至为迟为寒,无非寒邪容滞腰间。即选用《医学心悟》独活汤治疗。
处方:独活,牛膝,桑寄生,威灵仙,茯苓,防风,秦艽各4克,细辛,炙甘草各1.5克,当归,狗脊各7克,肉桂末(冲服)3克,生姜三片,煎服一剂,诸症悉愈,恢复健康。
例三:
章XX,男知青,年弱冠,自诉:初得外感,恶寒发热,头疼流涕,县医院西医治疗三日不愈,且病势益甚。年9月1日同事者延余诊视:其症,头顶及太阳穴痛甚,发热无汗,口渴频饮,小便短赤,废餐不食,食入欲呕,苔薄白,左手脉浮紧独盛,将近六至。依据《医效秘传》云:“若发热烦渴,小便不利者,此太阳本府受病也,宜利小便,五苓散主之。”又恐利之或引热入里,而为热结膀胱,变症百出。为稳善计,亦选用加味香苏散加减治疗。因口渴溺赤加木通,茯苓各6克,颠顶和太阳穴痛甚,再加藁本,羌活各6克,发热甚,又加生石膏30克以清其热,他药分量见上页“药物组成”同。
翌日复诊:烧热全退,渴止小便利,纳食不吐。但头痛未除,前方去木通茯苓生石膏,再煎服一剂。
三诊:转变少阳部位头角疼痛,欲吐,脉弦。投以小柴胡汤加川芎:
处方:
柴胡12克,*芩8克,半夏8克,*参8克,甘草6克,川芎5克,煎服一剂,诸症皆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