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可是五谷杂粮的味道还需要一些调味料的帮助才能成为一道美食,在这些调温佐料之中,也隐藏着许多的养生之物,它们也有寒热温凉的特点,因此有些人适合用它养生,也有一些人不要多吃。
比如有一物就是常见的调味佐料,此物可以善于暖肠胃,除脾胃的寒湿、肺中的寒痰,而且除寒之力浑厚,被誉为“有疏散寒邪之力,去冷积阴毒之功”,但是根据它的特点,却又三类人不能吃。
此物就是常见的调味佐料胡椒,大家都知道胡椒有黑白之分,如果胡椒的果实变成红色时采摘,在以水浸渍几天,出掉果皮后称之为“白胡椒”;如果是胡椒的果实在初春或者秋末只是呈现出暗绿色,此时采摘晒干称之为“黑胡椒”。
一般来说调味多用黑胡椒,胡椒中白色的比黑色的要更加“辛辣”,所以烹饪的菜品不同、口味不同各有所选。在养生过程中也是如此,白胡椒更加“辛热”,黑胡椒相较于缓和一些,因此养生也可以根据“缓急”以及个人体质各有所选。
胡椒用于调味的历史很悠久,用于养生的历史同样不短,在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灸论》就有所记载,可惜介绍并不详细,使用方法一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到了唐代的《新修本草》才详细记录了胡椒的养生特点。
书中提到胡椒“味辛,大温,主下气,温脾胃,去痰,除脏腑中冷风”;其后的《海药本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其实际应用,书中说胡椒“去胃中虚冷,宿食不消,冷气上冲”,还提出胡椒能“和气”,即调和气的运行。
《本草纲目》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现,认为胡椒“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还提出主要益处在于“暖肠胃,除脾胃寒湿、虚胀冷积、阴毒,主牙齿之浮热作痛”。
现代对胡椒的养生之功可以归纳为“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八个字,中医文化所说的“中”一般都是指的中焦,也就是脾胃。所以胡椒的实际养生用法和益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阐述。
一、用胡椒养生可以温脾胃、散寒气。
胡椒的特点是“辛热散寒”,擅长温脾胃而散寒气,可以除胃中的积冷,正如《食本草》中说“除脏腑中冷”;还能温脾胃以消除因“寒”而积聚的宿食,止住因寒而出现的吐泻,正如《海药本草》说胡椒“主宿食不消、气逆”。在实际的养生过程中它既可以适合寒邪凝聚的肚子里痛,又适合胃寒而吐、虚寒泄泻。
如果是胃中寒气凝聚而痛,《食本草》中的方法是把胡椒研成末后以温酒冲下,适合“冷气而心腹痛,吐清水”;《百草镜》中提到的方法是把大枣去掉核,把胡椒放入,蒸后一起捣烂吃,适合胃中寒气伴有气虚而有此类亚健康的人。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胡椒研成末后放入猪肚中炖着吃;如果是用胡椒、红曲、沉香搭档,放入猪小肠中炖着吃则驱寒行气之力更强;如果是痛得比较剧烈,还可用胡椒与活血定痛的延胡索、郁金搭档。
现代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虽然都用到胡椒,但是男女有别,男子用之搭档生姜;女子则用之搭档当归,方法都是一起研成末后吃。提到的好几个古代方法多是记载“以温酒冲之”,但是现代理解中认为不适宜喝酒,所以改为温水冲下。
胡椒还能温脾胃而止吐泻,《太平圣惠方》中提到用胡椒末与煨生姜一起煮水喝适合“反胃呕秽吐食,数日不定”的人,这个方法深得学者们的认可;还有一个方法是胡椒与生姜、半夏搭档,其力更强,但是因为伴有是有毒之物,所以非专业人士不可妄用。
如果是夏天的时候肠胃受寒从而吐泻,简单的方法是用胡椒末以米汤冲下,可以发散肠胃中的寒气;如果是因寒气而消化不好,可用胡椒与吴茱萸、丁香搭档,用以温脾胃而助消化。
二、用胡椒养生可以除肺中寒痰而定喘。
《新修本草》中就有胡椒能“下气祛痰”的记载;《本草便读》记载“胡椒能宣能散,开豁胸中寒痰冷气”。但是后来在此方面的应用甚少,个人认为胡椒在这方面的应用可以适当的增加,因为中医文化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所以说痰生成的源头在于脾胃。
而脾胃的虚寒可以生成寒痰,从而有肺的亚健康,因此日久的顽痰、老痰属于脾胃寒者,均可用之从源头上阻断痰的生成。
胡椒虽好,也是常用的调味佐料,但是也不能多吃,养生以0.6至1.5克为度;再就是胡椒辛热,容易伤阴动火,所以有三类人不要吃胡椒,一是阴虚内热之人,也就是常说的有虚火的人;二是肠胃有积热的人;三是咽喉、牙齿以及眼睛有实热或热毒的人。
胡椒是常见的调味佐料,它有“辛热”的特点,因此寒凉之人适合用它养生,而有“热”者就不适合多吃,还有很多调味佐料亦是如此,所以了解食材的“温热寒凉”特性十分有必要,或许一个不起眼的小举措就能左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