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害怕三伏天的到来,因为三伏天预示着高温天气袭来,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其中“伏”是指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而“三伏天”也是祛湿寒排毒最佳时间,因此就有了“冬病夏治”的说法。
那么,何为冬病夏治呢?
在中医范畴中讲到阴阳平衡,“冬为阴,夏为阳”,而“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本身机体阳气不足,又加上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湿邪侵入体内,无法排出体外,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体虚易感等,这些疾病或反复发作,或加重。
而“夏治”是指,夏天阳气旺盛,可以很好的释放调理疾病的能量。尤其是三伏天阳气最高,外界热浪汹涌,体内心火正盛,如果身体里有湿寒的话,很容易在这个时间段排出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讲,“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而在阳气最旺的时候,也就是三伏天,可以很好的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这也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那三伏天用什么方法来祛寒湿呢?艾灸,泡脚,吃姜,运动等都能有效的达到祛除寒湿的作用,如果你能坚持两种那就很不错了。
俗话说得好,“三伏天艾灸,胜吃千年参”。因为,艾灸具有纯阳之气,如果与三伏天的阳气一同作用与人体病灶的话,可以达到“以热逼寒”的作用,能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去除体内寒气湿气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者达到根治疾病的作用。
在三伏天泡脚也可以很好的达到去除寒湿的作用,可以在睡前用艾叶煮热水泡脚,可以缓解手脚冰凉,腿肿的现象,有去寒除湿、引火归元的作用。不过在泡脚时要注意,泡脚达到微微出汗就可以;另外,气血不足的人不能泡太久,这是因为泡脚的时候可以把气血引到足部来,而使头部缺血,使人感到头晕。
中医讲,姜是非常好的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就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说。姜中含有很高的营养物质,其中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因此,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然后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可以有效的达到防治感冒,促进消化,提高食欲的作用。
我们身体中湿气重的话,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平时缺少运动,加上夏天长时间在空调房里,使得汗液排不出去。因此,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还可以有生阳的作用,所以在三伏天里,通过运动可以体内的阳气,湿气随着汗液排出体外,有利于身体健康。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