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各医家著作对泄泻论述
TUhjnbcbe - 2022/8/8 17:36:00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清稀如水样而言,其中尤以粪便稀薄为重要特征。若便次虽增,而粪质成形正常者,不属泄泻。

“泄”“泻”二字含义有别,大便稀薄,时作时止,来势犹缓者称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来势较急者叫“泻”。诚如七松岩集)所云:“泄者漏泄,五脏之病:.;泻者,倾泻,六腑之病也”。两者虽有轻重缓急之殊,在脏在腑之别,实一-病也,不必截然区分。本病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发。

《内经记载的诸“泄”.汉唐医书所谓之“下利”皆包括了本病,宋代以后,始以“泄泻”名之。泄泻的分类,历代所用名称甚多,大体可归为三类:《内经)以粪便性状言,有飧泻糖泻、鶩泻、濡泻、滑泄之名,而略于辨证。清代林珮琴参人脉证,其理始明。其谓:“一日飧泄,完谷不化,脉弦肠鸣,湿兼热也:二日溏泻,肠垢污积,脉数溺涩,湿兼热也;三日鶩泻,大便澄清如鸭粪,脉迟溺白,湿兼寒也;四日濡泻,身重肠鸣,所下多水,脉缓,腹不痛,湿自甚也;五日滑泻,洞下不禁,脉微气脱,湿兼虚也。”

《难经。五十七难》以发病脏腑为据,亦分五泻:“胃泄者,饮食不化色*;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医宗必读》将“食方人口而即下”者,谓之“直肠泻”。近代临床所述之“肾泻”,多指五更泄泻,从而丰富了《难经》脏腑分类的内容。

《增补万病回春》以病因立论,详分寒泻、火泻、暑泻、湿泻、风泻、食积泻、痰泻、虚泻诸种,并且描述了诸泻的不同特征。上述三类泄泻,病名繁多,实不便掌握。故目前临床上多分为“暴泻”、“久泻”两类。复以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等区分不同证型,实可执简驭繁。

1
查看完整版本: 各医家著作对泄泻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