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实践技能第一站
内科部分病证法方并歌诀一览
第一节感冒
卫表不和致感冒,风寒败毒或达表,
风热银翘使辛凉,暑湿新加香薷饮,
气虚之人参苏饮,加减葳蕤阴虚造。
(一)常人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笔试本证型为风寒束表)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笔试本证型为风热犯表)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笔试本证型为暑湿伤表)
(二)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第二节咳嗽
外感咳嗽寒热燥,风寒止嗽合三拗,
风热桑菊随加减,干咳桑杏治风燥。
痰湿二陈合三子,痰热清金宜化痰,
肝火泻白黛蛤兼,阴亏沙参麦冬汤。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芩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第三节哮病
哮必兼喘哮鸣声,病位主肺联脾肾,
冷哮青龙射麻专,定喘越婢主热哮,
风痰三子把功建,寒包热哮也常见,
小青龙加石膏全,虚哮纳肾固本方,
六君健脾又补肺,生脉金水肺肾安。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节喘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
风寒痰郁里热型,麻*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
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正虚喘脱是急症,参附汤送黑锡丹。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味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第五节肺痨
肺痨阴亏用月华,虚火百合秦艽甲;
保真参苓气阴耗,补天大造阴阳消。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第六节肺胀
痰浊饮瘀共肺胀,外寒里饮小青龙;
并见痰浊与痰热,苏三越婢或桑皮,
涤痰水泛真武苓,平喘补肺肺肾亏。
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化痰降逆——小青龙汤
2、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
5、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6、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
第七节心悸
夜不成寐心脾伤,心悸虚怯定志汤,
心血不足归脾施,阳虚桂甘合参附,
苓桂术甘水凌心,阴虚天王合朱砂,
桃仁红花治瘀阻,痰火扰心温胆连。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连温胆汤
第八节胸痹
胸痹阴阳气血虚,阴寒痰浊并血瘀;
血府逐瘀治瘀阻,柴胡疏肝气滞除;
痰壅蒌薤合涤痰,寒凝枳薤当归宣;
生脉养荣气阴虚,天王炙草心肾宜;
心肾阳虚末不温,参附汤合右归饮。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第九节不寐
不寐虚实当首辨,肝火龙胆痰温胆;
心脾两虚归脾赞,阴虚六味交泰叹;
心胆气虚定志丸,共合酸枣安睡眠。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第十节痫病
痫病定痫治风痰,痰火涤痰并龙胆;
瘀阻脑络通窍宜,六君归脾益心脾;
痫病日久心肾亏,天王补心合左归。
1、风痰闭阻: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第十一节胃痛
胃痛寒热虚实分,寒邪客胃香良附;
肝气犯胃柴胡疏,湿热中阻清中除;
饮食伤胃保和丸,瘀血丹参失笑散;
一贯芍甘阴虚更;*芪建中虚寒型。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芪建中汤
第十二节呕吐
呕吐气逆胃失和,食滞内停用保和;
藿香正气邪犯胃,小夏苓桂痰饮温;
四七疏肝又降逆,香砂六君胃虚医;
脾胃阳虚用理中,胃阴不足麦门冬。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中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第十三节腹痛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
寒邪良附正天散,枳实导滞积滞专;
肝郁气滞柴胡疏,瘀血内停少腹逐;
湿热壅滞大承气,中虚脏寒小建中。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第十四节泄泻
泄泻脾虚湿盛机,寒湿藿香正气施;
葛根芩连治湿热,食滞肠胃用保和;
痛泻要方肝乘脾,参苓四神脾肾医。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
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第十五节痢疾
痢疾湿热芍药攻,疫毒解毒白头翁;
寒湿不换正气散,阴虚和营驻车丸;
真人桃花虚寒痢,休息乌梅或连理。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第十六节便秘
便秘热结麻子仁,冷秘散寒温脾阳;
气机郁滞腑气闭,六磨气结能解急;
*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
增液行舟阴虚棒,济川通便又温阳。
1、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
4、气虚秘:益气润肠——*芪汤
5、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
6、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
7、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第十七节胁痛
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
肝气郁滞用柴胡,瘀血复元或血府;
肝胆湿热用龙胆,养阴柔肝一贯煎。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第十八节*疸
*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晦暗与鲜明;
阳*热重用茵陈,湿多甘露合五苓;
胆腑郁热大柴胡,急*疫毒犀角出;
茵陈术附寒湿阻,*芪建中脾虚补;
湿热留恋四苓妙,柴胡归芍肝脾调;
尚有气滞血瘀型,逍遥鳖甲随证定;
(一)阳*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
(二)阴*
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芪建中汤
(三)*痕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第十九节鼓胀
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
气水柴胡合胃苓,瘀水互结调营饮;
水湿实脾温而行,水热中消合茵陈;
六味一贯主阴虚,济生附苓阳虚定。
(一)常证(只考常证)
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一贯煎合六味地*丸
第二十节头痛
头痛外感与内伤,循经用药效非常;
风寒川芎茶调卓,风热芎芷湿羌活;
天麻钩藤肝阳亢,痰浊半夏血四物;
肾虚补元瘀通窍,益气升清聪明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
2、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3、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4、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6、气虚头痛: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助理不考本证)
第二十一节眩晕
眩晕风火痰瘀虚,肝脾肾脏辨虚实;
肝阳痰瘀清窍扰,天麻半夏通窍好;
气血亏虚归脾妙,肾亏左归右归宝。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4、痰浊上蒙: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活血化痰,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
第二十二节中风
中风不遂口眼喎,气血逆乱阴阳乖;脉络在表风痰阻,半夏桃仁红花煎;天麻钩藤内风狂,镇肝息风制暴阳。中脏昏仆不知人,闭证脱证要细分;身热燥扰为阳闭,羚角安宫开窍急;阴闭涤痰苏合香,参附生脉固脱忙。
中风后遗治颇难,针灸推拿并锻炼;风痰阻络解语丹,气虚血瘀补阳还;肝肾阴虚下元衰,地*饮子左归采。
(一)急性期——中经络
1、风痰瘀阻:息风化痰,活血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
(二)急性期——中腑脏
1、闭证
(1)阳闭证:清肝息风,豁痰开窍——羚羊角汤合安宫牛*丸
(2)阴闭证: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饮子
第二十三节颤证(助理不要求)
颤证肝风内动机,天麻镇肝合方息;
痰热导痰羚角钩,人参养荣气血优;
龟鹿定珠髓海亏,地*饮子阳气微。
1、风阳内动:镇肝息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
2、痰热风动:清热化痰,平肝息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3、气血亏虚: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
4、髓海不足:填精补髓,育阴息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5、阳气虚衰: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饮子
第二十四节水肿
水肿首先辨阴阳,风水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连轺豆,共合五味消毒投;
水湿五皮合胃苓,湿热壅盛疏凿饮;
实脾温阳又利水,济生真武肾阳微;
瘀水互结三焦阻,桃红五苓司决渎。
(一)阳水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二)阴水
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2、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第二十五节淋证
淋证涩痛小便频,热石血气膏劳分;
八正石韦小蓟饮,沉香萆薢山药斟;
补中知柏膏淋汤,气血膏淋虚莫忘。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
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第二十六节郁证
郁证柴胡疏肝气,化火逍遥配丹栀;
半夏厚朴梅核顺,甘麦大枣脏躁润;
心脾两虚用归脾,天王六味心肾宜。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丸
第二十七节血证
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煎;补气摄血归脾赞,局部用药效更添。
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六味地*茜根伍。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泻白黛蛤清肝火,阴虚肺热百合瘥。
吐血总由胃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胆主,气虚血溢归脾补。
便血肠道湿热致,地榆散或槐角施;气虚不摄用归脾,脾胃虚寒*土医。
尿血湿热小蓟饮,相火知柏地*斟;脾虚不统用归脾,无比山药肾虚宜。
紫斑肌肤色青紫,血热妄行十灰施;阴虚火旺茜根散,气不摄血归脾专。
(一)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四)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土汤
(六)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丸
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七)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第二十八节消渴
消渴阴虚燥热殃,肺热津伤消渴方,
中消玉女胃火炀,气阴亏虚白术忙;
下消肾虚分阴阳,六味地*肾气藏。
(一)上消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二)中消
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丸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第二十九节瘿病(助理不要求)
情志水土致瘿病,气郁痰阻用舒郁;
痰瘀玉壶天王一,栀子清肝消瘰予。
1、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4、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第三十节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阴阳脏腑辨;
补中归脾清骨散,金匮肾气效力专;
气郁血瘀痰湿郁,丹栀血府温胆取。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或知柏地*丸
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连温胆汤合中和汤或三仁汤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第三十一节癌病(助理不要求)
扶正祛邪治癌病,气郁痰瘀越鞠积;
热毒犀*湿热泻,瘀毒如刺逐瘀去;
气阴不足寻生脉,气血十全大补丸。
1、气郁痰瘀:行气解郁,化痰祛瘀——越鞠丸合化积丸
2、热毒炽盛: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犀角地*汤合犀*丸
3、湿热郁毒:清热利湿,解毒散结——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4、瘀毒内阻:活血化瘀,理气散结——血府逐瘀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扶正抗癌——生脉地*汤
6、气血双亏:益气养血,扶正抗癌——十全大补丸
第三十二节痹证
痹证风寒湿热袭,行痹走游防风取;
痛痹寒甚用乌头,着痹湿重薏苡收;
热痹白虎宣痹汤,痰瘀痹阻双合康;
肝肾亏虚重治本,独活寄生或荣筋。
(一)风寒湿痹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二)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
(三)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
(四)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
第三十三节痿证
痿证崇经取阳明,补中益气合参苓;
肺热津伤清燥救,湿热浸淫二妙休;
肝肾亏损虎潜丸,瘀阻圣愈补阳还。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第三十四节腰痛
腰痛脉痹府失养,寒湿甘姜苓术汤;
湿热四妙瘀身痛,肾虚左阴右阳方。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
(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第一站答题说明
历史精彩文章请查看操作部分历史精彩文章请查看
新版笔记效果图
康康笔记简介:年中医类别的执业医考试大纲及官方指导用书已经发布,和以往一直用的版技能大纲、版笔试大纲相比,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在笔记中都有体现。本版笔记为中医执业笔记,是根据全新大纲全面重编的笔记版本。本笔记根据新的大纲细则逐条逐目进行编写,基本囊括了几乎所有大纲要求的考点,突出强调重点,体现出“最新大纲细则重点提取,核心考点突出易记易背”编写初衷。
今年笔记较版本笔记多了20%左右的内容,并且针对新的改革要求和考友反馈做了很多修改,笔记每一门重点都重新精选、排版、比对,尽量做到标题提纲,大纲要求的内容一清二楚的展示,又保证了笔记的精炼。同时也整理了不少记忆技巧,归纳在笔记里。笔记力求做到涵盖所有官方指导用书90%以上的知识点。同时我也希望各位考生在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上做提升,辩证论治是贯穿中医执考的始末,一定是对中医有了解,对中医这门学科有认识,才能对辨证论治有自己的体会。
新版本笔记较以往加宽了行间距,增加了可自行书写的空间,补充完善了新大纲要求的内容,修改了大量新大纲变化的内容,预计中医执业在页,中医助理在页左右。笔记在内容特点上主要增加了方剂、针灸、中内、中妇等歌诀记忆技巧(歌诀宝典类及其他更多科目的记忆技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