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每天行走的道路旁,长着一些叫作“车前草”的小草?虽然不起眼,却是一味神药,正如本文作者说其祛湿止泻大有功效。随小编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苏东坡平日很注重收集各种医药知识,并且来源众多,不少古代医方、笔记小说中所载药方、宫廷秘方及民间土方、专业医生提供的各类处方以及社会各界同僚朋友推荐的验方等,都被他一一收入自己的笔记,久而久之,诞生了一部书《苏学士方》。其后这部书又与北宋另一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良方》合编,形成了后代流传甚广的《苏沈良方》(原名《苏沈内翰良方》)。
《苏沈良方》是一本随笔、杂说性质的笔记,以中药、疾病治疗、养生保健、针灸炼丹、医案医话为主,广泛论述了有关医学、药学的各方面问题,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泛。虽不比专业的医学著作,但所载方药大多都经过作者耳闻目睹后所辑,记载的各种疾病也多附以案例,对中药性味、采集、配伍、剂型等论述也很精辟,实用价值较高。清代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对此书的评价甚高,谓其“宋世士大夫类通医理,而轼与括尤博洽多闻”。在这里,我们把《苏沈良方》记载用车前子治疗欧阳修暴泻的事例介绍给大家。
据《苏沈良方》记载,素来与苏东坡交好的大文豪欧阳修有一次患有严重的腹泻,大便稀溏如水,经多位名医诊治,服药无数,均不见效。一日,夫人听说街上有人出售一张治疗腹泻的秘方很有效,花了三文钱派人把药买了回来,谎称是名医开的,让欧阳修用米汤送服,想不到竟一剂而愈。后知其方只不过是一味车前子而已。欧阳修后将此事告诉苏东坡,被他记
录在了《苏沈良方》一书内。
这不由令人好奇:为何诸多名医都束手无策的暴泻病,却被简简单单一味车前子治好了?车前子究竟是怎样一味中药呢?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良方》上记载的是欧阳修患的属于“暴泻证”。何谓暴泻?“暴”是形容泄泻的程度和状态,强调了发病急骤、腹泻不止的严峻情况。引起暴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感受寒湿之气和饮食不洁。此处欧阳修的暴泻病是由于湿邪所致。湿邪困阻,一方面使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紊乱,致使小肠清浊不分;另一方面湿邪入侵大肠,压迫肠道,故而引起泄泻如水注,所谓的“湿盛则濡泻”。因此,对这种泄泻的治疗关键就是除湿健脾。问题是欧阳修此时暴泻如水,情势紧急,理应尽快祛除肠道的湿邪改善症状治其标,其次再调理脾胃治其本。祛湿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利小便,使水湿从小便而走,如此一来,湿去则大便逐渐干实,泄泻自然痊愈。在中医里,这种治法有一句俗语:利小便而实大便。车前子就是这样一味药物。
车前子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长于山野、路旁、沟旁及河边。车前子作为常用中药,颇具特色,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利水与明目两点上。车前子性寒味甘,既清热又养阴;上归肺经,下归肝、肾、小肠经。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性能,赋予了车前子的功用特性——清上通下、升清泻浊。其“清上”包括清肺热以止咳而用于肺热咳嗽,清肝火以明目而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其“通下”包括利水通淋以治水肿、小便不利与淋证,通利小便以坚实大便以治湿盛泄泻;其“升清”以升提清气而明目治疗眼目昏花,其“泄浊”以祛除水湿治疗水湿下注的病证。因此,车前子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肺止咳、清肝明目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车前子时应当注意这味药物的煎法,需要用纱布包煎,因车前子性质沉降,以免药物在煎煮时沉淀、粘滞锅底。
这是《苏沈良方》所记载的一个小小的案例,短短的数十字就记录了车前子治疗泄泻的奇效,从中反映出《苏沈良方》的医学价值。
小贴士
1.车前草是车前的全草,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性味、功效与车前子相似,但又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热毒痈肿甚多。内服或鲜草捣烂外敷均可。
2.沈括,北宋著名科学家,对中医药钻研颇深,喜欢收集验方,作品有《梦溪笔谈》。所著的《良方》与苏轼的《苏学士方》合编成《苏沈良方》。
END好书推荐
《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本书秉承“中药与文化交融”的宗旨,从文化现象切入,分别从饮食、民俗、汉字、文学、哲学等五个方面解读中药,传播中药知识,力求“以文化引领中药,以中药展示文化”。本书集文化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通过讲述故事、传说、史实、风俗习惯等,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中药知识,包括药性理论、药物应用,以及百余味常用中药的特性、功用及代表性方剂的配伍特点。全书通俗易懂,医院校师生、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中医药的各界人士阅读。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