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预防治疗新冠肺炎中医中药方案选编
TUhjnbcbe - 2022/4/27 23:04:00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分享健康,行善积德

中医伯伯特别提醒:本文中的预防处方只适用于:具有本病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及相关联人群;年老、儿童及素体虚弱、易感者;发热门诊及定点收治医护人员、消杀转运等与本病相关人员。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一:国家卫健委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1.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2.临床治疗期(1)初期:寒湿郁肺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6g、羌活10g、生姜10g、槟郎10g(2)中期:疫毒闭肺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腻或*燥,脉滑数。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6g(后下)、生炙麻*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苍术10g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3)重症期:内闭外脱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丸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4)恢复期:肺脾气虚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参15g、炙*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二: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预防方

适用于具有本病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及相关联人群;年老、儿童及素体虚弱、易感者;发热门诊及定点收治医护人员、消杀转运等与本病相关人员。

处方:

*芪10g、白术10g、防风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芦根10g。

治法:

益气固表、清热解毒

方解:

方中*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芦根清热泻火,育阴生津,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芪、白术以益气固表祛邪,且*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四:钟南山团队开出新冠肺炎预防凉茶处方

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我们也在考虑中医的作用,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在广东就是这么做,在很多地方也这么做。”记者了解到,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医院。医院组成了中医科新冠防治组,经讨论,并结合《广州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拟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凉茶处方,由食堂煎制定期为全院职工饮用。

柴胡10g*芪10g薏米15g

苍术10g麦冬15g北沙参15g

生甘草10g金银花15g僵蚕10g

蝉衣5g大*5g姜*10g

以上药物10付以水15L煎取10L每人每次饮ml,每周2-3次。如居家使用以上药物1付以水1.5L,煎取1L,3-4人分服,每周2-3次。

值得注意的是,该预防凉茶处方经一线医护人员服用后,身体状况一致反应良好,得到了不少医护人员的青睐。专家组认为,本次“疫病”有内外之因,外邪经皮毛或口鼻途径入侵人体,此为外因;人体正气相对不足难以抗邪,以致发病,此为内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该防疫处方的主要目的在于“调理脾胃”与“祛邪辟秽”相结合,标本兼治。

供医院工作人员饮用的防疫凉茶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1月2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也对中医预防治疗上给出了明确建议。基于此,广医一院中医科新冠防治组总结往年治疗流感经验,结合岭南气候、水土、饮食、人文等特点,并针对本次疫病四诊资料,拟定出外感发热中药协定处方(注意此方适合外感发热人群,健康人群不建议),供广大市民参考使用:

防疫1号方

柴胡10g*芩10g姜半夏10g

葛根20g石菖蒲10g路路通5g

石膏15g大*5g*参10g

丹参15g枳实10g生甘草10g

以水ml,煎取ml分三次服用可隔日一剂,或连服三天。

五: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组织一线临床医生参与筛选有效方剂。根据近期中医药临床救治及疗效观察情况,现将“清肺排毒汤”推荐各地使用。具体如下:


  一、处方组合。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


  二、处方组成及服用方法。


  麻*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


  茯苓15g 柴胡16g *芩6g 姜半夏9g


  生姜9g 紫菀9g 冬花9g 射干9g


  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


  藿香9g


  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两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


  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三、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此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六:各省市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中医方

天津

基本方药:柴胡18克、*芩12克、枳壳12克、桔梗10克、厚朴12克、槟榔18克、银花15克、贯众10克、草果6克、青皮6克、佩兰10克、荷梗6克、生*芪18克、炙甘草6克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一剂,连服7日

山东

药物组成:*芪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麦冬10克、太子参12克、连翘10克、金银花15克、苏叶6克、炙甘草3克

功用:益气养阴、扶正固表

适用人群:平时身体健康的成年人

江西

药材:生*芪12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贯众6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桔梗10克

武汉

药材:苍术3克、金银花5克、陈皮3克、芦根2克、桑叶2克、生*氏10克

用法:开水泡、代茶饮,7-10天

药材:生*芪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贯众6克、金银花10克、佩兰10克、陈皮8克

用法: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中医伯伯提醒:您可选用您所在省市的预防方,详情可登陆各省市卫健委网站或官方微博查询。但中医治疗方因人而异,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

从这些预防的中医方来看,都是注重利湿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增加体内的湿气。

七: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寒湿(瘟)疫”

“搞清楚病的性质非常重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仝小林说,“我们除夕那天晚上到武汉时就是阴雨连绵,查资料发现武汉年12月份也是阴雨绵绵,年1月份以来差不多连续16天都是小雨,湿气非常重。医院等医院对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时的症状情况以及病情演变、舌苔和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诊察,发现无论是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还是普通病房的轻症患者,不管舌苔偏*还是偏白,总的呈现厚腻腐苔,湿浊之象非常重。”

《*帝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从病位即邪气攻击的脏腑来看,主要是肺和脾,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仝小林说。

通过问诊,专家组发现大多数患者有脾胃症状,而且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

“治疗时要注意调理脾胃。应该注意的是,患者体质、年龄、基础病不同,感染疫戾之气有轻重之分,证候可以有所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伤阳为其主线。”仝小林表示。

居家医学观察病人也有了中医治疗方案

新一版中医治疗方案明确将临床治疗分为4个阶段,即初期“寒湿郁肺”、中期“疫毒闭肺”、重症期“内闭外脱”、恢复期“肺脾气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推荐处方、推荐剂量。

以初期的临床治疗为例,方案列出了“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方案还给出了推荐处方。

“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方案进行辨证诊治。”仝小林说,“凡是武汉输出的病人,与武汉当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对无武汉病人接触史的患者,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新一版中医治疗方案覆盖了居家医学观察病人、发热门诊病人、急诊留观病人及住院病人——考虑到居家医学观察的病人很多,方案专门确立了医学观察期和治疗方案:对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的,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对“乏力伴发热”的,可服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居家医学观察的病人,在社区医生、门诊医生指导下就可以用药。”仝小林提醒,应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

八:国医大师熊继柏解读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

新型肺炎应该分为四期,第一期是初热期,包括咳喘期,第二期是重症期,第三期是危重期,第四期就是恢复期,我们根据四期来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治病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这是永远不能脱离的,就是辨证施治。张仲景《伤寒论》讲的很清楚,“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我们《*帝内经》也早就明确指出了,要“审察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勿失病机”,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病机,就是告诉我们要辨证,中医是离不开辨证的,要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才能够准确施治。

下面我们就按照辨证施治的总原则,分成了四期。第一期初热期,分了三型,第一个证型是温邪犯肺,就是一开始,温邪犯肺的表现,发热微恶寒,注意它是微恶寒。

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温热病是发热重恶寒轻,一开始发热往往都有38度左右,有的甚至39度,干咳,少痰,咽干,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或浮数,这是温邪犯表的表证现象。

所以表证的时候我们要用轻清宣透的方法,而且要注意宣肺。这个时候的治法一透邪二宣肺,我们称为宣肺透邪。

吴鞠通讲:“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邪在上焦外感初期的病,要用轻清宣透的方法,不要用重剂,一开始用重剂那是不适合的,动不动就是麻*,石膏,大*,这就不合适了。必须用轻清宣透。

轻清宣透什么方呢?就是桑菊饮和银翘散。如果病人先有口苦,呕逆又恶寒发热,那么这是邪犯少阳,可以合用小柴胡汤或者小柴胡汤合桑菊饮,这是可以的,因为去年冬天是少阳相火的干扰之气,这一点我们不能忘,所以小柴胡汤是可以的,可以用小柴胡汤合桑菊饮,这是第一个型的证治。

第二个证型咳嗽微喘。这个时候病人的表现是以咳嗽为主,有的发热已经解除了,有的发热不严重,重点是咳嗽兼有气喘,气喘并不明显的时候,但是有胸闷,还有咳痰,咯痰不爽,咽喉痒,当然还有兼证,比如食量差,大便不溏或者是大便溏。

这个时候脉滑或者是浮滑,舌苔有薄白的也有薄*的,这是初热期,刚刚表现以咳嗽为主症的时候,这应该是第二个阶段,治疗重点要宣肺止咳,要知道肺的特点,一个是主宣发,一个是主肃降,凡是外邪闭肺,不论是什么邪气,第一要宣,第二要降,驱邪找出路,要依据肺本身的生理特点来解决邪气的出路,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宣肺止咳。

因为重点是咳嗽,所以我们可以用桑贝止嗽散,也就是程钟龄的止嗽散加桑贝散,其实杏苏散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比较而言,程钟龄的止嗽散更为合适,但是止嗽散它没有平喘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要用桑贝散。

我们中医有一个一贯的原则就是治未病原则。治未病第一是未病先防,第二就是既病要防变,要防止陷邪深入,要防止它由轻变重,要防止他的病情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咳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喘促。

因此加桑贝散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桑白皮和贝母其实就是防止喘促的,不让他喘促加重。

如果病人表现舌苔*腻,胸闷,吐*浊痰,这就说明郁热伤肺了,这是痰热壅阻肺气,痰热阻塞胸肺啊,用什么方挺合适呢?张仲景小陷胸汤是最合适的。

《伤寒论》讲,“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是治小结胸病的啦。

要知道啊,我们用方第一要针对主症,第二要针对病机,张仲景小陷胸汤,治小结胸不错,但是这个小结胸是痰热结聚在胸膈所出现的小结胸,那么现在我们这个疫病里面有痰热结聚胸膈的证型的时候,毫无疑问就要用小陷胸汤。

但是用小陷胸汤有一个注意点,温病学家曾经提到过,舌苔不*腻不*滑者,小陷胸汤不可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舌苔不*腻不*滑,说明痰热不重就不要用小陷胸汤,所以必须在痰热很重,阻塞胸膈的时候就可以配用小陷胸汤了。

这里我还要顺便说一下,小陷胸汤内有一味药是瓜蒌实,我们现在的瓜蒌实,有些药房有,有些药房没有,有些药房只有瓜蒌皮,其实瓜蒌皮是最合适的。

无论是瓜蒌实也好,瓜蒌皮也好,它们的作用都是宽胸利膈化痰浊,但是它有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吃后大便溏泻,因为它含大量的油脂,吃了以后大便溏泻,我们在用瓜蒌实、瓜蒌壳的时候,有人一开就是30克、20克,殊不知这么吃下去病人就会拉肚子,只吃了两餐,便拉四次肚子,吃了三餐,拉六次肚子,病人本来蛮好的,一下就把他拉趴下去了。

我们要知道正气亏损邪气就会亢进,疾病变化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个正邪斗争的过程,中医一贯注重扶正要固本,祛邪要扶正,扶正祛邪两者兼顾,你动不动就大砍大杀,这个病人怎么办?还不由轻变重,弄出多的病来了。

所以我们用药的时候不要乱用,一定要考虑它的副作用,这是我顺便讲的多余的话,这是第二个证型。

第三个证型是邪犯胃肠型,我们在所看到的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一开始确实有恶心欲呕,大便溏等症状,因为肺与胃肠它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出现这个症状,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个兼证看。

这个症状表现是纳差,大便溏,恶心欲呕,有的还腹胀,有的疲乏,有的是薄*苔,有的是*腻苔,这个时候要化湿浊,重点是化浊,也叫清热化浊,理气健脾,也可以讲理气运脾。

用什么方呢?王孟英的王氏连朴饮,这是一个方,还有一个方是《医原》里面的藿朴夏苓汤,我想把这两个方解释一下。

王氏连朴饮,*连、厚朴是君药,里面还有一个栀子豉汤,还有法半夏,还有菖蒲和芦根,这是王氏连朴饮这个方的所有的药。

栀子豉汤是治疗热扰胸膈的,但大便溏不能用栀子,《伤寒论》讲了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用栀子豉汤。

这一点我们不能忘了,所以方中的栀子豉汤可以去掉。这个藿朴夏苓汤的藿香和王氏连朴饮中的菖蒲是去浊的。

藿朴夏苓汤重点是化浊利湿,治疗大便溏泻,所以合用藿朴夏苓汤,王氏连朴饮和藿朴夏苓汤可以治疗胃肠这些症状,但这是一个兼证,不可多用,大便溏,恶心呕吐,一旦症状控制就不需要多用,不要一个人一吃就是10付,15付,那就不对了。

因为这个新型肺炎的疫病主要病位在肺,他的发展趋势是咳嗽气喘,所以这里我们只能把它作为兼证去对待,这是初热期,辨证分型分为这三型。

第二期就是重症期,重症期后面还有一个危重期,这其实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重症期第一个型是邪热壅肺证,病人的表现,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胸闷,吐*痰,脉滑数。

我今天看到一个重症,就是一开始发热,只一点点咳嗽,没有控制住,立马就发生气喘、咳嗽,热势就增高,就属于重症,也就是属于邪热壅肺型。

主方是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讲发汗后或者下后,有的是无汗而喘,有的是汗出而喘,无大热,麻杏石甘汤主之。

他讲了一个无大热,前提是汗后或者下后,张仲景麻*、石膏的用量是个什么比重呢?麻*用四两,石膏用半斤,我们不能看他当时的分量是多少?但是这个比例已经很清楚了,半斤就是八两啦,那就是说石膏只用到麻*的一倍,只加一倍,二比一的分量。

对于这种高热、气喘、肺炎症,这种病毒性的肺炎症,如果石膏只用到麻*的两倍,那是解决不了这个热邪的,我本人是有经验的,而且是有长期的经验,石膏最少要用到麻*的4倍或者5倍,就是说麻*用5克,石膏要用到15g到25g,更甚的可以用到30克。

同时还要注意麻*,张仲景用麻*,无论是小青龙汤、麻*汤、麻*附子细辛汤等等,麻*都是先煎吹去沫,为什么要先煎去其沫呢?

要去掉他的这种辛燥之气,是减少他的辛燥之气,防止病人发生虚脱,凡是虚人服用麻*容易大汗淋漓啊。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先煎去其沫,怎么办呢?就用炙麻*,用蜂蜜炙,缓解他的辛燥之气,所以麻*要用炙麻*。麻杏石甘汤本身就是宣泄肺热,合桑贝散就是清肺热,化痰浊,这样进一步控制它的邪热壅肺的喘咳,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疫毒闭肺型,疫毒闭肺我们又称为脏腑同病,也称为表里俱实证,临床表现是高热、咳嗽、吐*痰、胸闷、气促,其中有一个更重要的症状,就是便秘和腹胀,这个时候舌苔往往是*腻苔或者*燥苔,脉象也是滑数。

我们知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壅盛,又兼大肠腑实里结,这不是表里同病吗?肺与大肠相表里嘛,也叫脏腑同病。

这个时候光清泄肺热不够,必须通泻腑气,所以要用吴鞠通的宣白承气汤清肺通腑来解毒热,宣白承气汤出自《温病条辨》:“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

这个右寸实大就是指的肺脉实大,肺热壅盛,表面上是肺热壅盛,而暗中的有一个腑气不通,所以这个时候通腑就可以泄热,这叫表里同治。

曾经也有人用防风通圣散的,防风通圣散没有这个合适,防风通圣散它是治表里外感证的,这里是指肺热壅盛的喘促造成腑气不通的,就用宣白承气汤。

但注意宣白承气汤不可久用,为什么?

大*、瓜蒌实都是通大便的药,给人久用就会造成大便泄泻。我们治病关键是要杀病毒,控制症状,不让症状发展,解除病毒以后就不要老吃这个药,一开开个十付,别人已经拉肚子,怎么还要吃?

那就不行了,要特别注意不要伤伐正气,《*帝内经》《素问·五常*大论》讲过这么一个规矩:“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十去其九就够了,就不要再吃了。后面怎么办呢?“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为什么要这样做?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要太过,不要伤害人的正气,不要动不动就是大*10克,麻*10克,瓜蒌实30克,这样会损伤正气的。

我要再叮嘱一遍,服用宣白承气汤只要大便一通,喘促一降,高热一退就可以停药,这是第二种分型。

第三期是危重期,危重期就会出现内闭外脱,内闭外脱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阴脱,一种是阳脱,这个是一般的规律,凡是病人到生命垂危的时候,往往出现两脱。

但是这里要注意它不完全是脱,还有邪闭,这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病证,这叫内闭外脱,一方面是热邪深重,二方面是肺部气津虚脱。

内热炽盛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因为灼热在胸腹往往手足不一定高热,他是逆冷的,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这叫热郁在中,阳不能达,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呼吸急促者,这个时候必须扶助他呼吸,不插呼吸机,他呼吸就衰竭。舌质红绛或者是苔*或者是苔燥,脉数或者是芤脉或者是促脉。

此时,第一要固脱,第二要开闭,固脱就是固肺气,固肺津,开闭就是泄肺热。所以必须有两个方,第一个方生脉散,生脉散是李东垣的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温病条辨》吴鞠通讲:“汗多,脉散大,喘喝欲脱者,生脉散主之。”

汗多,大汗淋漓,脉散大,就是大而芤的脉,喘喝欲脱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呼吸衰竭吗?用生脉散,这是固肺气,救肺津的,这是固脱的。

但是现在这个新型肺炎,热邪特别重,凡是危重期,就是高热气喘,他的高热与气喘是并进的,有的虽然没那么高热,他热邪阻于肺部,阻于胸膈,所以这个时候热邪深重,必须清热,因此要用三石汤。

三石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我们有一个救急的方叫紫雪丹,三石汤是紫雪丹中的主药,滑石,石膏,寒水石,吴鞠通讲:“暑温蔓延三焦,邪在气分者,三石汤主之”。

重点是清三焦暑热的,其实他化浊,滑石,杏仁,通草,这是化浊的,还有金银花,这是解毒的,它具有清热化浊解毒三个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用三石汤。

方中滑石、石膏、寒水石的分量都要用的比较重,一般要用20克左右。如果病人出现昏迷就必须配服安宫牛*丸。

这里我要顺便说一下,上海有一个同志给我打电话,不知谁说的,说这次的新型肺炎用安宫牛*丸可以做预防,所以大家大买安宫牛*丸。

我说这错了,安宫牛*丸是治疗热入心包造成的昏迷不醒的病人,那是热邪已经深入了,而且产生昏迷,神志模糊了,才用安宫牛*丸。

你现在就吃安宫牛*丸,中医有一个警句:不要引邪深入,不能引贼入室,是不是?病邪还没来,你把它引到里面去干什么?这不知是谁乱说的。

所以安宫牛*丸我们要正确使用,没有昏迷,绝不能用安宫牛*丸。不要以为这个药比较贵,就是好药,现在老百姓有种错误的观念,药越贵就是越好的药,大家都拼命买,谁说哪个药好就买哪个药,这是不对的,不能这样做。

安宫牛*丸用的时候也要注意,大人一天一丸,小孩不能吃一丸,因为里面有一些劫伐的药,比如冰片,比如麝香,比如牛*,这都是劫伤元气的药,要注意一点,用药不要过度。

危重期还有一个最危险的证型,就是阴竭阳脱。不论什么病,包括疫病在内,伤阴过度,热毒伤阴过极往往转化,造成阳脱。

这个时候的主症手足厥冷,也可以讲手足厥逆,全身出冷汗,体温下降,最重要的是体温下降,我们用现在的检测手段,一量体温多高就知道了。

历史上我们中医没有体温表的时候,就必须摸人家的手足、身体,特别是胸腹部位,才知道他体温是否下降,现在体温表一量就知道了。

精神是十分的极度的萎靡,神识淡漠,舌色晦暗,脉微细。张仲景讲少阴病脉微细,有阳脱的情况。

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往往是阴阳俱损,阴损及阳,首先有阴脱,而后造成阳脱,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到阳脱的时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体温下降,脉象甚至看不到了,这个时候毫无疑问要温阳固脱,用参附汤加上龙骨牡蛎叫参附龙牡汤,这就是固气脱的。

但是要注意不能弄错,如果尚有热邪的时候,不能用,如果是以津脱为主的不能用,这个时候一定是阳脱气脱。

我们要抓住他的特点,体温下降,脉象微细,舌淡紫,这样才能用参附汤,参附龙牡汤,这是第三期危重期。

第四期就是恢复期,有的在危重期已经被治好了,或者病人没进入危重期就已经开始好了,到了恢复期,恢复期好办了。

恢复期一般是两种倾向,我们知道热病最容易伤阴,疫病同样如此,无论是温热疫邪也好,湿热疫邪也好,往往都容易伤阴。

温热病的后期是伤阴的,温病学家讲了“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理”,这是必然的。

湿热病容易导致阳衰,温病学家也讲了,这个湿热病治阳衰,不一定要用温药,要用利湿的药,防止他阳衰。

这是温病学家讲的,我们对疫病也要按照这个规律去治疗他的恢复期。所以恢复期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津亏的,一种是气虚的。

津亏了,哪儿津亏呢?一个是肺,二个是胃,我们称为肺胃阴虚型,也可以讲肺胃津亏型,口干食少,疲乏,舌红少苔,当然有的还舌上干燥,这里要注意到舌色非常重要。凡是阴亏了,第一个表现就是舌红少苔,不是血虚,如果是血虚那是舌淡,或者是热邪伤人造成津亏,他是舌红少苔。

温病学家叶天士曾经讲过,“温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这种病后期不是血虚,而是津亏。如果是血虚,脸色淡*,舌淡,而这里是津亏,所以病人表现一定是舌红少苔或者是舌红而干,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用什么方呢?要滋养肺胃的阴,用沙参麦冬汤。这个沙参麦冬汤出自叶天士的叶氏养胃汤,所以我经常说沙参麦冬汤不是吴鞠通的,而是叶天士的,叶天士的叶氏养胃汤:沙参、麦冬、玉竹、扁豆、桑叶、甘草,六味药,吴鞠通加了一味药花粉就变成沙参麦冬汤了。

我读了这些书以后,我经常讲沙参麦冬汤是叶天士的不是吴鞠通的,当然吴鞠通加了一味药,那就把名字给改了,我想应该改为加味叶氏养胃汤,当然吴鞠通已经讲沙参麦冬汤,叶天士与吴鞠通都是我们的老前辈,所以还是叫沙参麦冬汤,它就是滋养肺胃阴虚,促进饮食,解除余热,这是一个。

第二个脾肺气虚,这个病在肺,肺气虚,肺主气,但是脾为肺之母。脾者土也,肺者金也,我们要用培土生金法,补肺必先补脾,这是一个基本道理,这是我们中医一贯的原则,所以脾肺气虚,重点是补脾,然后益肺气。

用什么方呢?用刘河间的*芪四君子汤加陈皮、法夏,我们称之为*芪六君子汤,也就是六君子加*芪,一补脾肺二补气虚,这样就恢复得很快,这个恢复期就好办了。我们要掌握的就是一个是属于阴虚的,一个是属于气虚的。

在治疗方案里面,我们主要就拟定这么一个四期的方案,这四期的方案大概的东西,我想都应该囊括进去了,当然有些病人因为体质的差异,有些地方因为局部地理气候的关系,或者是生活习惯,或者有些人素有什么痼疾,他在病变表现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同,我们要随证施治,总而言之要辨证施治。

《*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篇》讲:“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有刚柔的区别、有强弱的区别,有肥瘦的区别、有阴阳的区别,何况还有老少的区别。

总之,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体质,根据他不同的表现,随证施治。我们讲的这些只是一个主流的,一个梗概的东西,所以刚才讲的这些主方前面都加了两个字,推荐方,这是给大家推荐的,不是一定不移的。

但是我们不论怎么办?都必须要把握这个病的病邪性质,病变部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它的趋势是什么?这一点我们是必须清楚的。

关于预防,这里出了两个预防方,一个预防方是针对虚人来的,尤其属于虚寒体质的,我想老年人,寒气重的人,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是实用的。

大家都知道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这都是《*帝内经》的理论,所以我们要固正气。第一个处方是针对固正气,治疗虚寒,对虚寒体质用于预防的方。

第二个方就适合普通的人群,特别是幼年儿童人群是最合适的,因为它是辛凉御邪,清热解毒的一个方,就是银翘散加减的一个方,用了银花、连翘、甘草、板蓝根解毒,用了芦根、桑白皮清肺热,用了荆芥、薄荷辛凉透邪,所以它是一个清肺解毒,御邪在外的方,普遍的人都可以用。

预防药分量不要重,用的时间也不需要长,3到5付即可,不要把它作为饮料去喝,不要一天都吃这个药,我们不主张大家天天吃这个药,三到五天即可。

现在预防重点是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是关键。全方位严密隔离措施,这是切不可少的,大家要知道这个病是由口鼻传染的,这是呼吸道传染病。

现在电视里天天讲,要戴口罩,要勤洗手,要隔离,不要到公共场所去,这完全是对的,大家认真做到就行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防治疗新冠肺炎中医中药方案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