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什么叫子根?我没有亲自去附子的产地去实地查看,但通过照片可以得知,这与山东产的芋头相似,我们吃的芋头就是子根。子根比较嫩,吃起来软糯。我不怎么买菜,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芋头好吃,有一次买芋头买的都是老母子,特别难吃,还招来老婆的嘲笑。附子的老母根又称为“乌头”。那些没有长出附子的老母根,个头较大较长,为天雄。说说炮附子附子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氯化镁为其主要成分,卤水点豆腐)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盐附子一般不入药,只是作为制作淡附片的原料。为什么用盐腌?为了防止附子腐烂。就像腌咸菜一样,萝卜不腌就变质腐烂。腌制后,如果嫌其味咸,就可以用清水漂洗,去除盐味。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cm的厚片(纵切就是顺着附子的纤维纹理来切故称顺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说说炮附子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④炮附片:取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沸腾冒泡的状态,加入净附片(净附片的制作,就像农村以前晒地瓜干,先把鲜附子刨成片,晒干,就是净附片,也称生附片),不断翻炒,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摊晾。说说炮附子⑤淡附片:为何称之淡附片?与盐附子相对而言。盐附子味咸,经过清水漂洗,盐分丢失,味就变淡了,称之为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盐附子每kg,用甘草5kg、黑豆10kg。说说炮附子上述这几种种都可以称之为“炮附子”。一般药房中没有盐附子。如果你处方上写“炮附子”,给你哪一种都没有错误。因此,必须写清楚。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官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
附子生品有毒,多外用,经加工炮制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炮附片以温肾暖脾,补命门之火力胜。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冷痢腹痛,冷积便秘,或久痢赤白等。淡附片以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为主。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寒湿痹痛,心腹疼痛,阳虚水肿,阳虚感冒等。 1.生用
(1)四肢厥逆:常与干姜甘草(炙)同用,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用于阴寒内盛,阳气欲脱,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脉微欲绝,或太阳病误汗亡阳,如四逆汤(《伤寒论》);上方若重用附子、干姜,用于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身反不恶寒,如通脉四逆汤(《伤寒论》);若与葱白、干姜同用,用于少阴病,下利,脉微者,如白通汤(《伤寒论》)。
(2)寒痰咳嗽:常与生半夏同用,具有温里祛痰的作用,用于寒痰咳嗽,如二生汤(《济生方》)。
(3)气虚痰厥:常与生乌头、天南星、半夏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气虚痰厥,头痛如破,兼眩晕欲倒,呕吐不止,如芎辛汤(《三因》)。
(4)小儿脱肛:常与龙骨同用,捣细罗为散,每用3g,敷在肛上,用于小儿脱肛,如附子散(《圣惠方》)。
(5)痈疽胬肉:单用生附子,浓醋煎洗患处,用于痈疽胬肉,如附醋汤(《理瀹骈文》)。
2.制用
(1)黑顺片,淡附片,二者炮制方法不同,但功用近似。黑附片相当于蒸地瓜后再晒成地瓜干;淡附片相当于煮地瓜后再晒成地瓜干,煮地瓜时又加了些调料(黑豆甘草)。
①肢厥无脉:常与紫瑶桂、别直参、原麦冬等同用,具有回阳生脉的作用,用于少阴病下利脉微,甚则利不止,肢厥无脉,干呕心烦,如回阳救急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②中风瘫痪:常与白花蛇、乌梢蛇、草乌等同用,具有温经止痛,化痰通络的作用,用于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仆损伤.小儿惊痛,妇人停经,如大活络丹(《兰台轨范》)。
③痰涎壅盛:常与沉香天麻半夏等同用,具有理气散寒,祛风化痰的作用,用于小儿因恐惧发搐,痰涎壅盛,目多白睛,项背强急,喉中有声,步行动作,神思如痴,如沉香天麻汤(《宝鉴》)。
④泄泻无度:常与枯白矾、华阴细辛、诃子皮等同用,具有温里祛寒止泻的作用,用于泄泻无度,如断下丸(《普济方》)。
(2)炮附片
①虚寒泄泻:常与干姜(炮)、人参白术等同用,具有温肾补脾的作用,用于脾肾阳虚,泄泻时作,或下痢清谷,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如附子理中丸(《局方》);若与肉豆蔻、干姜(炮)、茴香等同用,用于气虚冷积,心腹绞痛,泄泻食少,如附子茴香散(《仁斋直指附遗方论》)。
②风寒湿痹:常与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同用,具有散寒祛湿止痛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痹,周身关节疼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若与炙甘草、白术、桂枝同用,用于风湿相搏,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如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③阳虚水肿:常与泽泻、桂枝、茯苓等同用,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用于肾阳虚衰,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水肿,如肾气丸(《金匮》);若与五味子、山茱萸、肉桂等同用,用于肾气不足,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赢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如十补丸(《济生方》)。
④阳虚感冒:常与麻*、细辛同用,具有助阳解表的作用,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脉反沉者,如麻*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⑤精泄不禁:常与鹿茸、肉苁蓉(酒浸)、五味子等同用,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用于阳气虚损,下元冷极,精泄不禁,小便频数,腰脚无力,饮食减少,如正阳丸(《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