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儿特定穴推拿详解,家里有孩子的快收藏
TUhjnbcbe - 2021/4/25 16:38:00
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89988.html


  

操作: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8、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界处。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背面捣之。揉~次;掐3~5次;捣5~20次。 

作用:通窍散结,畅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 

主治:感冒发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9、阴阳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次。
  

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10、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11、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以指端逆运内劳宫,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次,运10~30次,掐3~5次。
  

作用:清热除烦,泻心火。
  

主治:一切热证,发热,口渴,心烦不宁,睡眠不宁,口疮,目赤,小便不利。

12、内八卦(内八方)

位置:在手掌内。取法:以左手为例,掌根在上为北,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到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画圆,内八卦即分布在该圆上。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次。

作用: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 

主治:咳嗽痰喘,呕吐,食积,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烦躁不安等。

13、四横纹

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界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食、中、无名、小指根横纹逐个来回推之或掐之,称清四横纹(推四横纹)或掐四横纹;推四横纹亦可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横纹处左右来回横擦。每个横纹推50~次(独穴用需次)或掐5~8次 

作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退热除烦,散瘀结,引脏腑之热行
  

主治:腹胀,口疮,唇裂,伤食,疳积,食欲不振等。
  

说明:四横纹为本派常用穴之一,常用于消腹胀,治口疮,尤其以治疗上下唇的溃疡面效果好。

更多上肢推拿方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特定穴推拿详解,家里有孩子的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