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很有意思,艾草本身是山上的一种植物,把它的叶子晒干碾碎了,做成艾条,把它点燃后对准人的经络,对准人的穴位,一点燃之后,身体好多症状没了。
艾灸有什么作用?
艾灸是古代流传下来养生保健的好方法,我们身体不同地方都有穴位,通过对这个穴位的艾灸,能够激发经络里面的气血和能量,能够保证健康状况。
艾草本身还有一个补阳的作用,在所有的植物当中,艾草是一个典型的,补充我们身体阳气的一种药。
对于我们中医来讲,艾灸一般在腰上居多,因为肾为腰之腑,而我们现在很多人经常有腰疼的毛病,像肾腧穴、夹脊穴这些进行艾灸。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平时能用到的常见穴位,通过艾灸以后,可以消除我们身体的很多疾病和问题。
1、艾灸大椎穴
位置:它位于背部的最高点,后背本来就是阳面,所以大椎穴被称为阳中之阳。而且,它是三阳穴和督脉的交会穴,所以阳气非常足。
功效:艾灸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的功效。
当我们的大椎穴被堵住,气血无法畅通的时候,可导致气血不流畅的状态,气血一旦无法到达头部,肩颈,这些部位的问题就出来了。
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头晕头痛、睡觉睡不好,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以说它是颈椎病、头疾的首选穴位。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艾灸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功效: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脘穴,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艾灸方法:主要以温和灸为主,每次艾灸时间保持在20分钟左右,隔日1次。
3、艾灸神阙穴
位置:神阙(肚脐)为任脉之要穴,位于肚脐正中处。
功效: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的功效。
据《窦材灸法》记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
虚弱的人,及大病后的人,艾灸神阙穴还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比较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方法:每天艾灸1~2次,距离皮肤1.5~3厘米处艾灸,每次艾灸10~15分钟,直到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戳下面的原文阅读,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