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阳气生发、肝气旺盛,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因此,春季是脾胃容易虚弱的季节。过年期间,大鱼大肉,饮食不节制,晚睡晚起,作息不规律,导致脾胃“超负荷工作”而受损。一旦脾胃“受不了”,宝宝就容易形成“积食”!
那...怎么判断宝宝有没有积食呢?
一摸二闻四看:
摸手脚;积食通常会手脚心发热。
闻口气;呼气或打嗝有酸腐臭味道。
闻排泄;大便酸臭,放屁也特别臭。
看胃口;不爱吃饭,吃完东西易呕吐。
看睡眠;睡觉时爱翻动、爱趴睡、易惊醒。
看脸色;面无血色、嘴唇发红、鼻梁冒青筋。
看舌苔;舌苔厚腻表示有积食、黄厚腻表示积食日久化热。春天里,“脾常不足”的宝宝们,特别容易积食生病。
因此,春天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宝宝的脾胃健康!少食多餐,必要的时候该把宝宝的积食清一清啦!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本草纲目》中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主要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鸡内金,性平、味甘。《滇南本草》记载“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用于治疗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等症。
二者配合能起到非常好的消食化积健脾生津的功效。
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
二者相互搭配能起到非常好的健脾养胃,安神强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