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重病”。(扁鹊)所谓“未病”就是现在未发,但却会在将来要发的疾病。所以预先去除其必发的条件: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诱因就是改变环境。
冬病夏治最早起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的“春夏养阳”,并且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的结合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形成了新的一种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顾名思义,“冬病”即为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原理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冬病夏治主要包含哪些疾病?
主要治疗疾病包含: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各种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颈肩腰腿痛。
冻疮、痛经、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肾阳虚等疾病。
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冬病夏治包括哪些方法?
一、外治法:灸法、中药热敷、中药浸泡、针灸(针刺)、拔罐(药罐)、敷贴、推拿按摩等。
二、内治法:口服中药。
三、其他:饮食调理(药膳)、体育锻炼、气功锻炼等。
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一、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