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在众多品种的茱萸中,扬州常见的有三种,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皆是药,其中,山茱萸和吴茱萸是中药房常用的一味药,眼下秋寒起燥,用得更为频繁。在“遍插茱萸”的重阳节后,本报中草药故事栏目再话茱萸。
遍植茱萸得名茱萸湾
重阳佩戴茱萸囊用以辟邪
今年70岁的老中医张锡元,对于茱萸的了解,源自初中时学习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后来知道扬州有“茱萸湾”“茱萸村”。
“扬州历史上长过茱萸,现在看茱萸,就要到茱萸湾公园。”与张锡元一样,家住老城区的老扬州杜祥开说。
茱萸湾位于扬州湾头镇,北接邵伯湖,西濒京杭大运河,东连仙女镇。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载:“汉吴王刘濞开邗沟,自茱萸湾通海陵仓。濞以诸侯专煮海为利,凿河通道运盐。”因此地北有茱萸村,遍植茱萸树,故以茱萸而名,此处又有弯道,“茱萸湾”始得名。
据新出版的《扬州市园林志》记载,当时种植的“茱萸”应该是吴茱萸。吴茱萸又名“艾子”,它的果实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每到重阳节时,果实成熟,又恰逢季节交替,人们为防止瘟疫,便采摘吴茱萸的果实,插在头上,或者装在“茱萸囊”中,用以辟邪。到南朝时,民间开始流行佩戴“茱萸囊”。后吴茱萸生长环境发生变化,现在扬州常见的茱萸是山茱萸。
5棵蜡梅换回5棵茱萸
茱萸湾如今有“千萸林”
如今,扬州茱萸湾处处可见山茱萸,有近千棵之多的“千萸林”,以及吴茱萸和食茱萸等10个品种的茱萸,既是全国最大的茱萸类植物观赏基地,也是国内唯一的茱萸专类园,这与扬州老园艺专家孙如竹分不开。
年,孙如竹来到扬州,担任绿化科科长。他知道扬州历史上有茱萸湾,但没有找到一棵茱萸。“茱萸湾怎能没有茱萸呢,名不副实嘛!”他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事。
为何生长了两千年的茱萸会踪影全无?扬大园艺与植保学院专家金飚曾解释,古茱萸湾的兴起缘于运河盐运的繁荣,到了清末民国初年,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运河繁华不再。加上政治中心转移到南京,很多扬州人举家外迁,作为一种寿命不是很长的植物,茱萸在没人照料的情形下,越来越少。
上世纪80年代,市政府筹划建设茱萸湾公园,可是到什么地方引种茱萸呢?年,孙如竹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意外看到了茱萸,经过一番商议,用扬州最好的5棵蜡梅“扬州黄”换回5棵茱萸。
引种回来的茱萸,当年就开花结果了,扬州茱萸湾重新有了茱萸。此后,孙如竹与同事又前往河南,运回了上千棵小茱萸苗,其中有几百棵存活下来,成为“千萸林”中年代最早的茱萸。
除了茱萸湾,瘦西湖景区等地也种上了茱萸。
三种茱萸皆可入药
中药房常用山茱萸吴茱萸
每年春秋季,张锡元都会到茱萸湾赏花观果。他说,常见的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皆可入药,其中,山茱萸和吴茱萸更是中药房常用的一味药。
山茱萸之果实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中医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近现代中医学界泰斗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来复汤是山茱萸和牡蛎为药引,用来敛阴止汗,救亡固脱。治寒温外感诸症,久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等症。茱萸还是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爱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张锡元介绍了吴茱萸相关配伍方,《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食茱萸就是用于食用的茱萸,作为能发出香辛气味的重要调味品,古人把食茱萸、花椒和姜并称为“三香”,味道以辛辣为主。如今餐桌上已经很难再见到食茱萸,其药用属性稍有开发。“有温中、燥湿、杀虫、止痛的功效。”通讯员蒋敏
记者张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