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有效穴位方助你止腹泻艾蓬轩大夫
TUhjnbcbe - 2024/10/31 19:26:00

“肚子一疼,就得赶紧跑厕所,大便不成形,人也没好气色,整天有气无力的没个精气神”。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体质弱者容易出现一系列不适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人一着凉,就会对胃肠形成刺激,蠕动就会加快,容易患上腹泻。

腹泻

腹泻亦称“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讲大便溏稀软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两者又多并见,故合称泄泻。其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肠小肠,临床上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长短,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急性多因内伤饮食,外受寒湿,以致传导功能失调或因夏秋季节感受湿热所引起。慢性多因脾肾不足,运化失常所致。

包括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胰、肝、胆道疾病,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引起的腹泻,以及神经官能性腹泻等。

穴药来帮忙——穴位速记口诀

急性泄泻,经典四穴,天枢大横,梁丘三里;

寒湿泄泻,多用艾灸,中脘气海,温中利湿;

湿热泄泻,刺血重掐,清热利湿,阴陵内庭;

饮食所伤,加里内庭,经外奇穴,调中消导。

急性泄泻,发病势急,病程多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多因内伤饮食,外受寒湿,以致传导功能失调,或因夏秋季节感受湿热所引起。

天枢、大横、足三里、梁丘四穴组成经典处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急性泄泻,亦可用于慢性泄泻的保健治疗。

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穴居腹部脐旁2寸,又为大肠募穴,乃大肠精气输注之处,取之以调整大肠传导功能;大横为足太阴脾经穴,穴居腹部,脐旁4寸,与天枢相配,一主升清,一主降浊,协调脾胃,调和阴阳;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是治疗一切消化系统疾病的要穴,泄泻时足三里穴或上巨虚穴之间多有明显压痛,寻之点揉,以压痛点为主要刺激点;梁丘为足阳明胃经郄穴,擅长理气止痛,急性泄泻时多伴有腹中气机失常,肠道痉挛而引发的剧烈绞痛,故配此穴。

/寒湿泄泻/

典型症状有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身寒喜温、口不渴等。其证要点为“便质清稀”,为寒湿侵及肠胃,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致肠鸣泄泻而清稀,胃肠气机障碍,故腹痛;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遏,则身寒喜温,口不渴。此时当在基础止泻方上加灸中脘、气海,以温中散寒,调气除湿。

中脘,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当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为六腑精气汇聚之处,又为胃之募穴,穴下应胃;气海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穴下应肠。寒湿证当用补法,艾灸有祛寒温阳之效,故用灸法以补益脾阳,祛寒利湿而止泻。

/湿热泄泻/

典型症状有腹痛即泻,泻下黄糜热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兼身热口渴等。其证要点为“泻下热臭”,为湿热伤及肠胃,致传化失常,发生泄泻,热在肠中,故泻下黄糜热臭,且肛门灼热;小肠蕴热则小便短赤。此时当在基础止泻方上加阴陵泉刺血拔罐,重掐内庭。

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下方,胫骨内侧髀下方凹陷处,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功擅健脾利水;内庭,位于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为足阳明胃经荥穴,功擅清泻胃热。湿热证当用泻法,强刺激为泻,故可用刺血拔罐或用力掐按的方法,清利湿热而止泻。

/饮食所伤/

典型症状有腹痛肠鸣,泻下粪便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气不欲食等。其证要点为“便臭且泻后痛减”,由于食阻肠胃,胃失和降,传化失常,故脘腹痞满,腹痛肠鸣;食物不能消化而腐败,故泻下臭如败卵(坏了,发臭的鸡蛋),嗳气不食;泻后浊气得出,故腹痛得减。此时当在基础止泻方上加经外奇穴里内庭。

里内庭,位于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与足阳明胃经内庭穴相对,俯卧或仰卧取之。此穴功擅消食导滞,可掐之或刺血。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效穴位方助你止腹泻艾蓬轩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