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胃病反复发作,中医日常调理最适合
TUhjnbcbe - 2024/8/16 23:06:00

脾胃是人后天之本,胃口好的人能食善化,营养吸收好,“身体特棒,吃饭特香”,身体自然健康。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名著《脾胃论》

中医认为脾胃主营卫之气,《素问》里说:“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通于土气。”脾胃属土,能运化吸收各种食物,是万物归藏之地。《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脾胃的好坏,关乎人一生的身体健康。

感受风寒、饮食生冷、饥饱失常、嗜好烟酒等都是得胃病的重要原因。人在风吹雨淋,或吃了生冷的东西后,会感到胃痛。在中医看来这是由于风寒邪气侵入体内后,导致气血凝滞、流行不畅,胃中阳气不能舒展,从而使肌肉收缩痉挛,产生胃病。现代研究也发现,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病情反复具有周期性,一般以晚秋和春季较为多见。而夏季较少,这是因为夏季阳气较盛的时候,虚证患者可以借助外界的阳气来补充体内的阳气不足。天气转凉后,外界的阳气也不够了,患者无法从自然界吸收阳气,虚证的表现就愈发明显,从而造成了病情的反复。

饮食不节包括进食时间无规律、特别偏嗜某种饮食、进食不洁食物等,这是得胃病的另一个原因。有些人由于工作忙、经常出差等原因,进食不规律,饥饱失常,就会引起饮食停滞胃气受阻,谷浊之气不能和降,导致胃病。还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吃生冷或辛辣食物,那么寒邪或湿热之邪就会蕴结于脾胃,使得气机不通畅而致胃病。另外嗜茶喝酒也是得胃病的重要原因。历代医家都认为少量饮酒可以流通血脉,但酒是水谷粮食制成,性味属于辛热之类,如果嗜酒过度,湿热阻滞脾胃就会引起胃病,甚至助热动火导致呕血、便血。有许多人喜欢喝茶,因为喝茶能够清热利湿、生津止渴、消食化积,但茶叶性苦味寒,如果饮茶过多过浓,清利过度,寒湿凝滞中焦脾胃,也会引起胃病。

忧愁万种,最伤脾胃

第三个原因是精神方面的因素。中医认为“思伤脾”,情绪的异常变化,尤其是忧思,最易损伤脾胃,由于脾主运化,所以进而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常有吃不下饭,肚腹感到满胀的感觉。临床当中也常常发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忧思悲伤以及气郁恼怒等情志因素都可以引起胃病。这是因为情绪剧烈波动,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因而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血管收缩,引起胃部不适。另一方面是忧思过度会导致肝气郁结,横逆走窜,侵扰脾胃,引起脾胃气机失于和降,故而得胃病。这种胃病又称为肝胃气痛,具有胀、痛并作,部位不定的特点,常伴随嗳气、泛酸、疼痛连及两肋等症状。《黄帝内经.素问》篇中就记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胃痛患者又多有抑郁焦虑,怒而不发,愁而不解的性格缺陷。中医认为“六腑以通降为顺”,肝气横逆,会阻隔胃气之顺降,而胃气壅滞,会导致轻者胃胀,会有恶心、想呕吐、呃逆的感觉。严重者的胃痛病会气郁化火烧心泛酸。时间长了气滞血瘀伤络,甚至出现胃出血。

脾胃不好的人要特别注意饮食习惯。要养成按时吃饭,少食生冷,多吃柔软易消化的食品。比如粥就是养胃的美味。比较适合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胡萝卜、花椰菜、洋葱、柑橘等。而牛奶、豆制品、鲜鱼、鲜肉、蛋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烟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夜间进食会影响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盐腌蔬菜、熏肉和熏鱼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为强烈致癌的物质,最好不要吃。据报道喜欢吃熏肉和腌菜的日本、中国、韩国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是调理脾胃的常用中药。

一日食三枣,容颜永不老

特别要推荐红枣,山药,板栗。

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百果之王”。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等人体必须的种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含量竟高达葡萄、苹果的70-80倍,维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这两种维生素对防癌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都有一定作用。红枣中还有丰富的环磷酸腺苷、儿茶酸等,能够防癌降压。《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对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肝郁肝癌等有非常好的作用。

山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人所共知的滋补佳品。它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胆碱、淀粉酶等成分,还含有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中医认为,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遗精、遗尿等症。

栗子是很好的健胃益脾食品。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腰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反胃,泄泻及肾虚腰膝无力,小儿筋胃不健等。《名医别录》言其“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新修本草》言其“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淤”。《滇南本草》言其“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栗子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颗顿愈”的神奇疗效。如果脾胃虚弱,可以适当进补。比如在秋冬季节,用鸭的肫干(鸭胃)加上麦芽、谷芽各50克,放入汤锅里,加水4碗,以文火煲成汤喝。因为麦芽中含淀粉酶、磷脂、维生素B等微量元素,有消食、和中、下气的功效。麦芽中含淀粉酶、磷脂、维生素B等,有消食、和中、下气的功效。对治疗饮食积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对脾胃虚弱、消化弱的老人和小孩更为适用。但是孕妇禁止服用。

俗话说:胃病反复治,不如治反复。当胃病发作的时候,可以用艾灸烧双足的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是胃经合穴,是全身强壮的穴位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脾胃等功能。脾胃虚寒的病人,长期对该穴进行艾灸,有明显的补虚祛寒作用。如果对艾条的气味过敏,或寒象不严重者,按摩足三里也有类似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将纯净的艾绒(中药房有售)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炷,先在双侧足三里穴位涂少量的凡士林或温水,以增加黏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穴位的皮肤感到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足三里穴位置在以膝盖髌骨为起点,沿胫骨直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再往外侧一寸(相当于中指的第二指节那么长)的地方。此外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可以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对于养胃有好的作用。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吃饱饭以后,不要急于工作或学习,要常常散步来帮助消化。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病反复发作,中医日常调理最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