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都。
为足太阴脾经荥穴。
大,指广泛、盛大,在此还指大趾。都,池也,盛也,丰盈也,又汇聚也。因脾主人身之肌肉四肢,本穴位于皮肉骨节隆起部,类似都州,故名大都。
井穴在足大趾内侧本节后赤白肉际处,脉之所流为荥,五行属火,为本经之母,穴为土气丰富与储积之处,如水之入于池也。故尊曰大。又该穴为足太阴脾经的第二个穴位,穴当大趾跖趾关节的前方。跖趾关节是趾骨与跖骨汇集之处,而大趾的跖趾关节又是五个跖趾关节中最大的,犹如头目、统领,故名大都。
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处。从隐白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
皮肤→皮下组织→第1趾骨基底部。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浅静脉网,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前下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
本穴能健脾利湿,和胃宁神。善治腹胀,腹痛,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等。
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大都次,用于治疗癫狂、梦魇。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胃痛、泄泻,孕产妇禁灸。
从跖趾关节向足尖方向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痢疾。
①配足三里、阳谷、鱼际、天枢,治疗腹胀。
②配中冲、关冲,治疗四肢厥逆。
③配关元、中极、三阴交,治疗崩漏。
④配商丘、阴陵泉、昆仑、中脘等穴,可疗各种腹泻。
杨上善说:“水溢为荥”,其气渐盛,经气在此停聚也。由此聚注为俞,故名曰大都。又以穴在足下,承前穴之潜阴,犹阳气下钟,得时而出,孳发其蕴蓄之性能也。其力无限,故名“大都”。有健脾和中、回阳救逆之功,为治疗胃脘痛、泄泻之要穴。《千金方》谓“若下不止者,灸大都七壮”;《普济方》云“治后闭不通,足大都,灸随年壮”;《脉经》云治“诸下利,皆可灸足大都五壮,商丘、阴陵泉皆三壮”。凡患热病不汗,身重不卧,伤寒四逆及腹满,烦呕,热闷,目眩,呕逆,胸腹胀痛,蛔痛,小儿客忤,表里寒热等症,本穴并能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