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29 17:01:00
文丨李业甫《儿科名医张涤门诊经验实录》浓缩了张涤从事儿科门诊工作的丰富经验,较全面地反映了张涤的辨证思维和用药特点。该书的写作特点和学术价值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重视理论,辨证施治张涤在本书代序中,即言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是总的指导思想。”中医与西医看病不一样,西医看病,离不开仪器检测及其检验结果,特别注重人体解剖部位和器质上的变化;而中医看病,注重的是人的整体功能,检验的结果和数据仅作为诊疗上的参考,不可作为治疗的依据。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辨证论治”的思想应贯彻始终。该书代序中亦指出:“辨证”,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病证结合,诊治有序本书在医案编排中分八章内容,依次为肺系、脾系、肾系、肝系、心系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皮肤病和其他疾病。明代儿科名医万全,根据钱乙之五脏虚实证治,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又在朱丹溪理论的影响下,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称为“三有余,四不足”。本书以脏腑辨证为核心,以小儿多发病、常见病为序,同时涵盖小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以及部分其他疾病,诊治病种广泛。张涤诊治小儿疾病,在以五脏分证进行辨证的同时,又不孤立地看待每一脏腑的证候,非常重视人体各脏腑之间互相资生和联系、互相制约和依存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如在肺系疾病章节中,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外因卫表不固,内因禀赋不足,肺、脾、肾三脏功能薄弱,加之家长调护失职、喂养不当等,致外邪乘虚而入,或因滥用抗生素等损伤正气,或疾病所伤正气未复而致病;在急性发作期当以祛邪为主,其病位在肺,治以宣通肺气;缓解期以固本为主,注重肺、脾、肾三脏的调理。顾护脾胃,培育后天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气血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然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薄弱、运化未健,饮食稍有不节,便易损伤脾胃而患病。张涤在诊治小儿疾患的过程中,始终注重调治小儿脾胃。该书医案中论治厌食、泄泻、呕吐等脾系疾病,皆从脾胃着手,有健脾益气、养阴和胃、消食健脾、健脾渗湿等治法。张氏认为与脾虚相关的疾病,如咳嗽、哮喘、夜啼、鼾症等,均可通过调治脾胃而收功。亦如肺系疾病肺气亏虚证,治以健脾补肺,通过益气健脾可收“培土生金”之功效。用药轻灵,注重平衡小儿生机蓬勃、脏气清灵、活力充沛,患病以后,若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机体的康复常较为迅速。张涤在诊治小儿疾患中用药柔润,轻清灵动,讲究扶助脾胃生生之气。小儿稚阴未充,体属纯阳,在疾病过程中,常呈阴虚阳亢,而表现为阳热证候,遣方用药时应以顾护阴液为要,因而书中医案常用泻白散等甘寒柔养之品组方,而不妄用苦寒之药。中医治病以补偏救弊为纲要,以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该书医案中多处外感高热就诊患儿,用药辛温复辛凉、甘寒并苦寒,寒温并用,表里双解,迅速扭转其势,阻防传变。是书特色鲜明,每案有方解,每病有心得。论证,从病机传变之根本阐明证候的辨证要点和传变转归;论治,除阐明治法原则和常用代表方剂外,重点分析方药的变化应用,并结合张氏临证心得体会,融会论述。因此,既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儿科名医张涤门诊经验实录》张涤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责编:刘瀚潞][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