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相传,“吴茱萸”在春秋战国时代叫“吴萸”,产于吴国,当地老百姓把它当作一种止痛药用,当时吴国和楚国是比邻的,但楚国是大国,作为小国的吴国每年都得向楚国进贡。
有一年,吴王得知楚王患了腰痛的病,于是就在贡品中加了一些自己国家特产的专治各种疼痛的“吴萸”。在献上贡品的那一天,每个国家的使者都会刻意攀比以突出自己国家的贡品比别的国家好,每当此时,楚王就会很高兴,因为他不仅可以收到来自不同国家的那么多的奇珍异宝,而且还可以扬扬楚国的威风。
那天,当吴国使者献完贡品后补充道:“我国国君得知大王您近来身体不适,患有腰膝疼痛的病,特命小人带了些我国特产的止痛药给楚王您!”楚王听后表示感谢,随即问道这药叫什么名,吴国使者说叫“吴萸气楚王一听有些不高兴了,心想:“我堂堂楚国这么大都没有一味以自己国名来命名的药,你吴国凭什么啊?”但他不好意思当着那么多使者的面拒绝,于是就收下了那些药。
后来,楚王的朱大夫用这些药给楚王熬汤治病,但楚王就是不喝。“大王,据微臣所知吴萸是治胃寒腰痛,止吐止泻的良药啊!您怎么不喝啊?”朱大夫见楚王不肯喝药,好心劝解道。“小小的吴国能有这等好药,我楚国地大物博难道就找不出比它更好的药吗?小小的吴国胆敢以自己国名给草药命名。”楚王愤愤不平地说道。朱大夫见楚王听不进自己的话,就退了出来。
朱大夫深知这种药是难得一遇的好药,能用到它的地方很多,于甚便把药带回家中,把那些药的种子种在自己的庭院中。几年后,吴萸在朱大夫的庭院长得十分茂盛,到了一定的时节就采收。
有一天,楚王腰痛的旧病又复发了,比之前几次都严重,以前用的那些药这次完全起不了作用。朝中的大夫都急得不行了。朱大夫听说后,急忙用自己储存的吴萸给楚王熬药,楚王一连吃了几剂就好得差不多了,并且夸赞朱大夫医术高。
这时,朱大夫坦言道:“大王,治好大王的病并不是微臣医术高超而是那药功效好!”“那是什么药?”“这就是那一年吴国进贡的吴萸啊!微臣当年不忍心将它丢弃,便将此药种在了自家的庭院中,想着有一天它一定能发挥作用。”楚王一听是这么回事,为自己当初拒绝吴国的一片好意而感到后悔,于是,命人给吴国送去了一份厚礼,并且号令楚国老百姓广种吴萸。
后来,瘟病在楚国大肆流行,许多老百姓上吐下泻,有的人甚至病死了,楚王急令朱大夫配药救民,朱大夫经过详细的诊治后,便以吴萸为主要进行配伍制药,救活了许多患瘟疫的病人。楚王为了嘉奖和让人们记住朱大夫在此次瘟疫救治中所立下的功劳,就传旨把“吴萸”更名为“吴朱萸",后来为了表明这种药是一种草药,医生又把“吴朱萸”中的“朱”子,加了个草字头,就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的“吴茱萸”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用于寒滞肝脉诸痛症;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用于胃寒呕吐症;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用于虚寒泄泻症。
知识延伸
以果实榨油作为辛辣味的调味料使用,或用以制茱萸酱,为古代常用的调味品,今已少用。
喜欢烂草医系列故事的朋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