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针炙临床诊治特点之辨病论治
TUhjnbcbe - 2023/9/6 21:41:00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中医学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就针灸学科而言,其辨证论治有鲜明的特点,即不仅要辨病、辨证,更要辨经。要将八纲、脏腑、经络等辨证方法紧密结合,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归纳疾病的病位病性,即确定病位是在脏还是在腑,是在经还是在络,分析病性是属寒还是属热,是属虚还是属实,是属阴还是属阳,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使理、法、方、穴、术丝丝相扣,一线贯穿。只有如此,才能如《灵枢·官能》所言,“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一、辨病诊治

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从经络的角度看,疾病虽多,但大体可以分为在内的脏腑病和在外的经络肢节病。在针灸临床进行诊治时,即应首先将这两大类病分辨清楚,如果是脏腑病,则宜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为主辨其病在何脏何腑,如果是经络肢节病,则需用经络辨证的方法进行辨经定位。

脏腑病有其相同的用穴规律,如不论是何种脏腑病,都可以取其原穴、背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俞募穴也是治疗脏腑病较为常用的腧穴,根据“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原则,临床上六腑病多用募穴,五脏病多用背俞穴。此外,治疗六腑病最常用下合穴,如胃痛、胃痞、胃反、呕吐等都属于胃病,皆可用足三里,泄泻、便秘、肠痈等都属于大肠病,皆可用上巨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的“合治内腑”就是指下合穴而言。概之,五脏病首取背俞穴或原穴,也常用募穴,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六腑病首取下合穴或募穴,也常用背俞穴。而五脏六腑的急性病、则多取郄穴,如急性胃痛,可取胃经的郄穴梁丘,急性哮喘,可取肺经的郄穴孔最等。

如果脏腑病表现为明显的实证或虚证时,还可结合五输穴的生克补泻法选取相应的五输穴,如肝虚补曲泉,肝实泻行间等。

以肺为例,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而且肺开窍于鼻,系于气管、咽喉,外合皮毛。若肺功能失常,则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哮喘、咯血、胸闷、胸痛等症状,治疗时可以选取肺俞、中府、太渊等为主穴,再随证加减。同时,由于内在脏腑与外在的官窍、形体通过经络密切联系,官窍、形体的病变可以说是脏腑病变的外在反应。所以在治疗上,除了取局部相应的穴位外,还可以取相应脏腑所属经的穴位。如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对于鼻塞、流涕、鼻衄等症状,我们可以取局部的穴位,同时加上肺经的穴位,如太渊、列缺、孔最等。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炙临床诊治特点之辨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