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咸宁日报
药食同源中药系列的第七期为大家带来的化湿药:砂仁、藿香、草果。
本来药物性偏温燥,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身体倦怠、脘腹胀闷、呕吐泛酸、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
一、砂仁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砂仁可用于治疗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均佳,故湿阻或气滞所致脾胃不和诸症常用,尤其寒湿气滞者更宜。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呕吐泄泻,其能化湿行气而调中止呕,温脾止泻,多与温中祛寒的干姜、熟附子,陈皮等同用。用于治疗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以其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辛,温。归脾、胃、肾经。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3~6g,入煎剂宜后下。
二、藿香
本品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干燥地上部份。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前者习称“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后者习称“土藿香”,全国各地均产。
本品为芳化湿浊要药,用于湿浊中阻,中气不运所致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表,用于治疗夏天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治湿浊中阻所致的呕吐,本品最为捷要。鲜藿香解暑之力较强,夏季泡汤代茶,可做清暑饮料。
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先;或研末搽。
三、草果
本品为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本品燥湿温中,用于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草果芳香辟浊,散寒燥湿,用于寒湿偏盛的疟疾。
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在烹制鱼类和肉类时,调制卤水时,往往用到它。
取草果,照清炒法炒至焦*色并微鼓起,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
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