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述中医对肺与气的认识
TUhjnbcbe - 2023/3/23 20:56:00
北京专科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8814564.html

呼吸病相当于中医肺系病的范畴,为了解中医对呼吸病的认识,必须先清楚中医对肺的有关论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动形式。在脏腑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对抗外部力差,易受外邪之侵,故又有“娇脏”之称。肺在体合皮毛,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适应。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为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一身之气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宗气属后天之气,是由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所生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生成,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上走息道以促进肺的呼吸,并贯注心脉助心推动血液的运行,沿三焦下行丹田以资先天元气,故宗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二、肺的生理特性

肺主宣发与肃降。肺宣发肃降的功能是由肺气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的。肺主宣发是指肺有向上升宣、向外布散气与津液的作用,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由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面清窍;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肺气的肃降是指肺有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的作用,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吸入的清气与谷气相融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于脐下以资元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三是将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及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若肺失宣发则呼吸不畅、胸闷喘咳,卫气郁遏,腠理闭塞可恶寒发热、津液内停化为痰饮,阻塞气道则呼吸困难不得平卧,若肺失肃降则呼吸表浅或短促、咳喘气逆。

三、气的基本概念与气的生成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过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是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肾的纳气功能才吸入体内。肾为生气之根。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因而肾藏精的功能对气的生成至关重要。脾为生气之源。脾胃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脾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生血与津液,水谷之精与血及津液皆可化气,称为水谷之气,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故称脾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肺主司宗气的生成,一者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人体一身之气的盛衰,另外宗气积于胸中资心脉行血气,下蓄丹田资元气。总之,人体之气的盛衰与肺、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四、气的生理功能

其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推动与调控作用

激发和调控着脏腑经络进行正常的生理运动,也推动精血津液的正常代谢。此外精的生成与疏泄,血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等生理运动也都依赖于气的激发与推动功能得以正常运行。气又分阴、阳,气发挥推动、兴奋、升发是阳气的作用,另一方面阴气还发挥着宁静、抑制、肃静的作用。阴、阳二气的功能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促使气发挥推动与调控的作用,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则会出现精的化生不足,输泄障碍,血液津液的生成不足及运行迟缓等病理变化;若阳气的推动激发过亢则可出现精血津液代谢加快,消耗过多,可见遗精、多汗、出血、失眠等疾病。

2.温煦与凉润作用

人体通过阳气的作用可以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有助于精血津液正常输泄、循行输布,即所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若阳气不足则可见虚寒性病变,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脏腑生理运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若阴气的凉润作用减弱则出现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等精血津液代谢加快,脏腑机能亢奋的病变。

3.防御作用

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又可以驱除侵入人体的外邪。若气的防御功能过低势必不能抗邪,邪气易于入侵而发生疾病。当邪气侵入人体某一部位时,机体正气就会聚集该处驱邪外出,故气的防御功能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4.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体内精血、津液等液体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的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气的固摄作用弱,则有可能导致体内液体物质大量流失,如各种出血、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呕吐清水、滑脱泄泻、遗精、滑精、早泄等症。

5.中介作用

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气是感应和传导的载体,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都可通过在体内升降出入运行的气来感应和传递,从而构建人体各个部位间的密切联系。再如针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等刺激和信息也是通过气的感应运载而传导于内脏,达到调节机体生理运动的目的。因此,气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是脏腑官窍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

五、气的运动及气化

气的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才有人体之气的正常运动,各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一方面气必须有通畅无阻的运行,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必须平衡协调,气的运动才是正常的,称之为“气机调畅”。气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如气的运行受限而不通畅称为“气机不畅”;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称为“气滞”;气的上升太过又下降不及时,称为“气逆”;气的运动能力不足或减弱为“气虚”;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称为“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称为“气闭”。这些气机失调可以导致诸多病变,将在病机中介绍。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六、气的分类

1.人身之气

即一身之气,简称“气”,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并运行于全身的极细精微物质,是由先天之精化生之气、水谷之精化生之气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三者相融合而成。人身之气推动和调控着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推动和调控着血、津液、精的运行、输布、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原动力,其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是由谷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围。宗气的生成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

(3)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其功能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4)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具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的功能。

3.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脏腑、经络之气是全身之气的一部分,一身之气分布到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这些气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述中医对肺与气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