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323/4595546.html三焦的背俞穴。
“三焦”为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下焦。
本穴为三焦之气转输于腰脊之处,是治疗三焦疾病的重要穴位,故名三焦俞。
在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浅层布有第1、2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1、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相应腰动、静脉背侧支分支或属支。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下缘旁开1.5寸处即是。
本穴能调三焦,利水道。善治腹胀,肠鸣,完谷不化,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现多用于尿潴留、胃炎、肠炎、肾炎、神经衰弱等。
用拇指按揉三焦俞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胀、腹痛。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疾病。
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泄泻、痢疾等疾病。
①配气海、足三里,治疗肠鸣、腹胀。
②配小肠俞、阴交、中极、中封、太冲、至阴,治小便不利不通。
③配章门、三阴交、足三里、丘墟、太白、行间、气海,治小腹胀痛。
④配章门、脾俞、食窦,治慢性泄泻。
⑤配天枢、足三里,以调和胃肠。
⑥配肾俞、命门、关元,以温补脾肾。
三焦为通调水道的决渎之官。故三焦俞是三焦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升阳益气、决渎行水,内应全身之俞也。本穴为三焦背俞穴,与人体上中下各部脂膜相应,而为之俞,具调达枢机、通利三焦、化气通脉、健脾利水之功,多用于脘腹胀满、不能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等证。治胀满,膈塞不通,呕逆,饮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强,少腹坚硬,注泻下痢,目眩,头痛,妇人癓聚。凡痛之有关脂膜者,俱应取此,以舒三焦郁滞之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