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也不怕脾胃虚了,最好的养脾季节已到,今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一位朋友说:“活了半辈子,学了中医才知道,一年有5个季节。我以前就纳闷,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怎么就没有养脾的季节呢?原来确实有这样的季节,就是长夏。”

长夏养脾,是决不可错过的养生保健的好时期。

快告诉我长夏是怎样的?

长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时间划分,有不同的解释,中医学教材里的主要说法是,夏至到处暑节气之间的时期,相当于每年的六月下旬到九月初。

每个季节或节气的提出是根据自然的变化,提醒人们做好相应的准备,既可以利用自然顺势而为,也可以预防即将出现的问题。“长夏主湿”、“长夏化”,与脾相通的长夏显得越来越重要。

脾虚的症状

症状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症状: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症状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症状4: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症状5: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脾虚的类型

1、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脾虚水肿

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病机病理: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

治法:温脾利水消肿。

3、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4、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5、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剂:完带汤,或用白扁豆0克,向日葵瓤5克,水煎服。

6、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长夏如何艾灸健脾?

一、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是胃的募穴,也是八会穴中的腑之会。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还有一种取穴方式是,从胸骨剑突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艾灸中脘有健脾化湿,和胃降逆,理气消滞,止痛的作用。

二、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艾灸足三里有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三、阴陵泉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腹胀、腹泻、水肿、*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还可以治疗膝关节疼痛。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当胫骨内侧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部上方。

四、三阴交

属足太阴脾经穴。位于人体下肢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三阴交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

五、丰隆

丰隆穴归属“足阳明胃经穴”,有化痰、减肥消脂等作用;丰隆穴的位置:外踝到外膝眼正好是十六寸,外踝与外膝眼两个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艾灸丰隆穴,有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的作用。

六、隐白穴

隐白穴是脾经的井穴,乃是升脾阳之大穴,于大暑节气艾灸隐白穴,可扶脾回阳;此外艾灸去除脾胃湿寒,消除腹胀,同时能治疗月经过多和痛经,以及牙龈出血。

如果遇到腹泻,可以在隐白穴刺血。腹泻是夏天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气候变化、饮食寒凉或过度都可引起。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甲乙经》谓其主治“暴泄”,即急性腹泻。治疗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暴泄,可以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隐白出血,一般一次就可治愈。

看到这,大家对长夏是不是有了些许了解,趁此时机,养好脾胃,过个健康夏季——艾灸调理脾胃,无副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身体问题。

往期精彩

你的“增生”和“结节”可能都是“气出来”的!!还不快注意

小孩健不健康,看看这几个地方就知道,果断收藏!

女人身上补水穴,如清泉般滋润,灸一灸,告别干燥、瘙痒和过敏!艾灰的11大作用,可以帮您省不少钱呢!太神奇了久治不愈的盆腔炎,这样艾灸竟然好了!艾灸后出现这些情况千万沉住气,你离疾病治愈就差一步了!不管好大姨妈,后悔一辈子!怎么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