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季,脾虚小朋友,如何预防肠胃疾病 [复制链接]

1#

秋天,天气忽冷忽热,孩子身体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很容易生病,特别是肠胃疾病,各种腹泻,甚至伴随着呕吐的问题就来咯!

当然很多人说因为感染某种细菌病毒导致生病,自然是对的,但从中医角度来看,外界这些原因,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导火线,关键是小朋友身体的“城墙”已经危危欲坠,敌人很容易攻击进来。

对于脾虚的小朋友而言,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种病毒细菌,只做好个人卫生还不够,还需要修建“城墙”,增强抵抗力,赶出潜伏在体内的敌人!

脾虚的小朋友,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积食内热;二是湿气困脾,如果日常多注意这两个问题,秋天腹泻、呕吐甚至咳嗽的几率都会大大降低。

一、预防积食内热

日常我们要留心孩子是否出现这些症状:晨起口气重、肚子经常胀、大便很臭、舌苔变厚、手心手背温差大、睡觉翻来覆去等,大多数情况下是孩子积食了。

积食的初期,不用急着喝焦三仙来消食,需要让身体自己调整过来,我们让孩子素食一天,多吃白萝卜、大白菜来清清肠道,晚餐七分饱,不喝夜奶,另外白天增多户外运动量,一般情况下,孩子自己就调整过来了。

如果积食比较严重了,自己调整不过来,那么就喝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9克,煎水喝)来消食,如果不是非常严重,早上可以蒸一碗鸡内金蒸蛋,具体看这篇《来一碗鸡内金蒸蛋,消食养胃!》。

去掉了积食,清除了内热,身体肠道无淤堵,气血运作通畅,抵抗力就增强了。

另外记得,脾虚的小朋友,日常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非常重要,可以大大减少积食生病的几率。

二、摆脱湿气,脾阳才能工作

秋天最大问题是燥,但是脾虚小朋友依旧受困于湿,甚至有时候湿燥两个矛盾体同时存在。

身体被湿气困住的感觉,就好像炒完菜后的油锅,油腻腻不清爽的感觉,在舌苔上我们会看到舌苔——腻,或者水滑,大便黏不容易冲厕。(积食和湿气也会同时存在)

身体被湿气困住了,气血运作就不顺畅,脾阳也不容易升发,关键湿气重的身体环境,特别适合各种细菌病毒生存,所以小朋友容易被传染各种流行性疾病。

日常我们发现孩子湿气重了,就需要给孩子健脾祛湿,另外寒露后的阳光,对于脾虚的孩子来说,特别补,每日适当晒晒太阳,就是为接下来的寒冷的天气,储藏阳气,排出体内的湿气。

健脾祛湿,推荐比较温和的白扁豆、芡实、豇豆,它们都是守护脾虚湿气重孩子的高手。

白扁豆

白扁豆被李时珍捧为上宾,将白扁豆称为脾之谷,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扁豆能化湿降浊,调和脾胃,具有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之功效。

白扁豆山药粥

原料:白扁豆30g,新鲜铁棍山药30g,大米g

制作步骤:

1、将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时间最好4小时以上。

2、将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30分钟。

3、约30分钟后,加入新鲜的铁棍山药丁和大米。

4、大火煮沸,转小火煮直至粥熟。

芡实

芡实性平和,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滋养强壮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脾阳不足的孩子来说,可以把芡实与牛肉一起炖汤,来养脾胃,去湿气。

芡实牛肉汤:

配料:芡实60克、牛肉克、大枣10克、花生30克。盐生姜、料酒各适量。

做法:

1、牛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一下。

2、将芡实、牛肉、大枣、花生、生姜放到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放盐和料酒,转小火炖到牛肉烂熟即可食用。

豇豆

豇豆又叫豆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蔬菜作物之一,可以健脾开胃,除湿,补肾气,对于脾虚的小朋友而言,是挺不错的健脾美食,可以清炒,也可以煮一碗素汤,都是非常清爽的美食。

如果小朋友比较大了,又不喜欢吃蔬菜,可以做一个豇豆棒棒糖。

推荐阅读:

很抱歉,你不适合看中医!

来碗五色面汤,给孩子清清肠胃!

摆脱孩子健康困扰,一起来推脾经!

中医育儿经

用智慧守护孩子健康用绿色、有效、专业、简单的中医育儿法帮你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育儿难题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