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为补气要方。它甘温和缓,适用于气短乏力,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等症状。补气必从脾胃着手。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强,消化旺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亦得以营养,身体自然强壮矣。
张璐曰: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之法,故为君子。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唯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四君子随症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是知四君子为司命之本也。吴琨曰:夫面色痿白,则望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而知其气虚矣。如是则宜补气。是方也,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人,故名君子。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二钱。煎服。《医宗金鉴》加姜、枣、水煎服。方中人参,养心,益脾肺,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安神益气,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土。四者相合,补气养心而益脾胃,凡因脾胃气虚,健运失职而产生上述诸证者,均可将本方加减使用。
四君子汤加减变化方有: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六神散、香砂六君子汤二、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集解香砂六君子汤、十味人参散、四兽饮、又六君子汤、三白汤、四顺汤。
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治呕吐泻下,不思饮食。
加陈皮、半夏,为六君子汤,治脾胃不健,或胸膈不利,肚腹膨胀,大便不实等。
加黄芪、扁豆,名六神散。治脾胃虚弱,津枯食少,虚热。
加藿香、砂仁于六君中,为香砂六君子汤。主开胃健脾,止呕吐泄泻。
又加木香、砂仁于六君中,亦为香砂六君子汤(《医宗金鉴》方为: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钱、木香七分,生姜二钱、水煎服)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症等。
加木香、藿香、葛根,为七味白术散。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
又参苓白术散,即本方各二钱,加淮山二钱,扁豆钱半,莲米、苡仁、砂仁、桔梗各一钱、大枣二枚煎服。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形体虚羸,四肢无力,胸脘不宽,脉象虚弱。
又《医方集解》加香附、砂仁,亦名香砂六君子汤。治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
六君子加麦冬、竹沥,治四肢不举。
六君子加柴胡、葛根、黄芩、白芍,名十味人参散,治虚热,潮热,身体倦怠。
六君子加乌梅、草果等分,姜枣煎,名四兽饮,治五脏气虚,七情兼并,结聚痰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亦治瘴疟。
又本方加黄芪、淮山,亦名六君子汤。为病后调理助脾进食之剂。
本方加生姜、炒枣仁,治振悸不得眠。
本方加竹沥、姜汁,治半身不遂(在右者属气虚)。亦治痰厥暴死。
本方除人参加白芍,名三白汤。治虚烦,或泄或渴,为调理内伤外感之奇方。
本方除茯苓加干姜,名四顺汤,亦可蜜丸。治阴证脉沉无热,不欲见光,腹痛不和,即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