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伯礼中医内科学第10版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1#

病例分析题

1李某,71岁,农民,年12月就诊。

病史:患者有四十年吸烟史,十年前就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心病,病情反复发作,冬季病情较重。一月来患者短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

要求:写出该病的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河北大学研]

(1)病名、证型: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证。

(2)辨证分析:患者年高(71岁)久病(1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肺肾俱虚,肾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逆气上奔,发为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下元亏虚,根本不固,故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形体失于温养,则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肾气虚之象。

(3)治法:补肾纳气。

(4)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2雷某,女,36岁。

主诉:头痛1天。

病史:发病前因不慎着凉,突然出现头痛,痛连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暨南大学研]

(1)诊断:头痛。

(2)证候诊断与分析:风寒头痛。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清阳之气被遏,清窍不利,故头痛,其痛连及项背,遇风尤剧。因感受外邪所致,以邪实为主,故头痛起病突然。风寒客于已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邪未化热,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外束之征。

(3)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4)代表方名:川芎茶调散。

(5)药物用量: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甘草(6g)、细辛(3g)、防风(4.5g)、薄荷(12g)。

(6)煎服法:水煎服。

3秦某,男,50岁,干部,年7月28日就诊。

主诉:今日下午泄泻5次。

病史:上午由于天气炎热,吃冷饮后出现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查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该病的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河北大学研]

(1)病名和证型:泄泻,湿热泄泻。

(2)辨证分析:夏令过食冷饮伤及肠胃,传化失常,暴注下迫,故泻下急迫;阻遏气机,则腹痛;湿热下注,故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3)治法:清热利湿。

(4)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4禾某,男,50岁。

主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16年,加重1周。

病史:16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而出现胃脘部隐痛,医院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用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能根治。一周前因劳累后上症复作而来院就诊,要求中医治疗。入院时症见: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暨南大学研]

(1)诊断:胃痛(脾胃虚寒)

(2)证候诊断与分析:根据:①以胃脘部隐痛为主症。②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16年的病史,发病与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有关:16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同时本次一周前因劳累后上症复发。③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故诊断为胃痛。胃痛呈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者,此乃属脾胃虚寒证。由于脾胃虚寒,胃失温养,故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胃络借饮食之温养以通血脉,故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则耗气,故劳累后胃痛复发。脾胃阳气亏虚,形体失于温养,故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故大便溏薄,泛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阳气亏虚之证。

(3)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4)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5)药物用量:黄芪(5g)、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切)(9g)、大枣(6枚)、饴糖(30g,冲服)。

(6)煎服法:水煎服: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熔化,分两次温服。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