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339356.html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339356.html本期导读
露从今夜寒,火由虚中生,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调理?
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图源:摄图网
然而寒露气温虽然下降,世间万物阳气收藏,寒气顿生,但秋燥邪气仍在,容易耗伤阴气,造成肾阴不足虚火上扰,两种因素影响之下,很多人最终形成上热下寒之体质。
秋季阴阳失和
容易形成上热下寒体质?
每逢秋季,总有不少人抱怨自己一方面皮肤干燥、毛孔粗大、痤疮、口臭、口干渴、牙痛出血,咽喉干痛、耳鸣、心烦失眠,另一方面却又有少腹冷痛、痛经、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溏烂、白带清稀、畏寒怕冷等截然相反的表现,此正是所谓亚临床类型上热下寒型体质。
而秋季所出现之上热下寒表现,上热多为虚热,下寒则可虚实夹杂,归根到底,是下元虚弱、上实下虚的生命状态,是阴阳不相和合、寒热脱节严重偏颇的病理体质,而此类型体质形成的基础无外乎两大原因:
1、秋季人体阳气升发有余,收敛潜藏不足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遵循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如此才能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秋季昼夜温差悬殊,正是人体阳气收敛潜藏体内的时候。但秋季也是燥邪主令之时,倘若起居不慎,必定容易受燥邪所伤。燥为阳邪,伤人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津液损伤,则阴分不足,水浅不养龙,真水亏虚,阳无以附,龙火离位上越,上冲于头面,故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头面部热症。长久以往,阳气升发有余而潜藏不足,违背人体正常生理循环,必定损耗阳气,导致阴阳失和,寒热脱节之上热下寒。
图源:摄图网
2、秋冬寒气侵袭,脾肾阳气虚衰
步入深秋之际,万物肃杀,寒气渐浓,寒邪发病,具有收引、凝滞、趋下的特点,寒的趋下作用表现在,寒邪往往容易停留在人体的下半身,其中对肾阳的损害尤为突出。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邪引起肾阳不足,必定引起痛经、关节疼痛痹病、四肢发凉厥病,小便清长、夜尿较多等下寒症状。
而人体诸脏腑阳气之生成,必定仰仗脾脏后天运化之精,寒邪伤人,亦易伤脾,正如《理虚元鉴》曰:「凡阳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脾也」。脾阳不振,则见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诸症。
从中医角度辨证体质论治
改善「上热下寒」体质的4个办法
如上所述,上热下寒是外界因素及人体自身原因影响下形成的阴阳不相和合、寒热脱节严重偏颇的病理体质,严格意义来说,属于阳虚体质的一种特殊表现,而针对其治疗,中医大致分以下两种情况辩证论治:
1、肾阳浮越,则需潜火归藏、引火归元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水足则火藏于下,则阴平阳秘。若水亏不足以制火或水寒迫阳外越,相火上奔,上冲于头面,则见上有虚热之火,治宜将离源之火,使之向下归于本源,达阴平阳秘的状态。具体治法则需潜火归藏、引火归元。
而引火归元治法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量的滋肾壮水药;二是少量的引火归元药。
引火归元常以滋肾阴之品如生地*、淮山药、*精、熟地*、山茱萸、龟板、天冬、知母等,同时加入少量的肉桂、附子、巴戟天、干姜等,或者牛膝引火下行,使阴阳互生,阳得阴则可潜伏于下,阴得阳则泉源不竭。
2、脾阳不振,治当以健脾温阳为焦点
中焦脾胃既是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更是诸火之源泉,故阳虚体质调治之本在脾胃,寒邪伤脾,脾虚无以运化,更耗损阳气,治当以健脾温阳,通常可用五苓散或理中汤类。
图源:摄图网
除了汤药治疗以外,中医外治理疗对于改善上热下寒体质有独到疗效,更加方便长期坚持:
1.针法:
引火归元:穴取隐白、太白、太冲、行间、涌泉/p>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太白为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输穴,又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具有扶脾土、和中焦的作用;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和五输穴的输穴,具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的作用,也有治疗阴血不足虚症之用;行间是足厥阴肝经五输穴的荥穴,具有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的功效;涌泉是养生保健常用穴,为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井穴,具有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功效。
以上组合具有温阳补虚,凉血降火的作用,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
温补脾阳:穴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
中脘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为阳气充盛之穴,具有益气和胃、化湿降逆等作用。足三里同样为健身壮体保健常用穴,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升降气机的作用。三阴交,三阴指足三阴,交即交会,此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为调理阴血不足之重穴,具有健脾理血,益肾平肝的作用。脾胃两俞,皆为对应脏气的背俞穴,为脾胃经气深聚所在,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上述组合,具有温补脾阳,理气和中的作用。
2.艾灸:
悬灸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为临床常用组合,具有培元补气,壮阳固脱的功效;中极、肾俞、命门诸穴则为命门之火发生之地,肾气聚拢之处,温灸上述组合,可奏固本培元,引火归元之效。
隔物灸神阙:神阙穴具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覆盖姜片于其上,加艾柱温灸,既可以建中温阳调和五脏亦可引浮阳归隐。
3.穴位贴敷
用吴茱萸、*连,按10:1比例共研细末,取药末10g醋调,睡前敷两足涌泉,清晨去之,涌泉是足少阴经穴,此方外敷涌泉具有治疗头痛、鼻衄、口疮、失眠的功效。
4.中药沐足
使用温性药物沐足是中医温补肾阳常用治法,盖因足少阴肾经如《灵枢·经脉》所云:「起于小趾之下……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肾经由人体最偏远之地——小趾而始,血脉最难顾及之地,故最容易受寒邪侵扰,而温阳中药沐足恰好从肾经起始之处固护阳气,是故有温肾奇效。
艾叶泡脚是一个享受又有效的方法。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泡脚时加入艾草也很有讲究,国货铺这款艾草足浴饼,用的材料是艾草中的翘楚——蕲艾。经现代科学检测,蕲艾的挥发油含量是普通艾草的2倍,其渗透力比一般艾草强,也更温煦,有力透酒坛的行话。而且用机器压制成饼,有效降低艾草精华的挥发,艾草味浓厚,比普通艾草更适合泡浴。尤其是秋季皮肤干燥、易秋乏、「上热下寒」体质的人,用艾草足浴饼泡脚最合适不过了,有助于畅通经络,排出体内淤积的湿寒气,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