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帝内经湿邪为病,可弥漫于三焦周身各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湿气为长夏的主气,长夏是夏秋之交的季节,阳热开始降低,水气开始上腾,潮湿充斥,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因感受湿邪而发病的人最多。此外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或居住于潮湿之地,或从事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出汗后没有及时更换衣服,这些皆容易被湿邪侵犯而致病。

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入人体,最易阻遏气机的运行,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通,导致肝,肺,脾,肾大肠,膀胱的气机传导,气化等功能紊乱,可导致胸闷脘痞,呕恶不舒,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等症状。脾是机体运化水湿的主要脏器,也是人体津液代谢,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为阴脏,喜燥而恶湿,若湿邪留滞中焦,则常先困脾而使脾阳不振,运化失权,发为腹泻,甚则水湿停聚于肌肤或腹内,发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腹水等病证。故《素问》说:“湿盛则濡泻,甚则水闭胕肿”。

湿邪为病多见肢体困重,头重昏沉。如以湿邪为主的痹证,可表现为肢体沉重,疼痛固定不移,中医学称为着痹,此即是湿邪沉重特性的反映。湿邪为病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如大便溏泄不爽,小便浑浊,妇女白带多,其质黏稠,气味腥秽,或湿疹浸淫,分泌物秽浊黏腻,舌苔厚腻等,都是湿性秽浊特性的反映,故中医学认为湿性重浊。

湿性黏滞,故湿邪为病常缠绵而难以速去,病程迁延较长,反复发作而难愈。在病理上,也有反映,如湿滞胃肠,可见痞闷,大便后重,湿积为痰,痰多黏腻,呕恶,胸痞。若湿滞膀胱,则小便淋漓不尽。湿邪偏盛的痹证,则关节酸重疼痛,固定不移。另外,水湿之邪为病常弥散而无局限性,可弥散三焦周身各处,外达肌肤皮毛,内到脏腑组织,无处不到。湿邪为病,常先起于下部,如水肿,以下肢浮肿较多见。故《素问》说:“阳受风邪,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湿邪伤人,也常与风,寒,暑,热等相兼为患,如风湿,寒湿,暑湿,湿热等病证,而且湿邪传里,由于体质和脏腑盛衰的不同,也容易从寒化或从热化,而发生不同的病证转化,若素体虚寒,则湿邪从阴化寒,可转化为寒湿病证。若素体阳热壮盛,则湿邪从阳化热,则多转化为缠绵难愈的湿热证。湿热郁于肝胆,逆流入血脉,泛滥于肌肤,则发为*疸。湿热外越于肌表,则发为疥,廯,疹,疮等。湿热下注于肠道,则发为泄泻,痢疾等。湿热下注于膀胱,则可见淋浊的症状,湿热损伤冲,任,带脉,在妇女可有带下赤白的症状。

当然,湿邪为病,有外湿和内湿的不同,外湿是湿邪由外侵犯人体,多由肌表而入,浅则伤人皮肉筋脉,或积于皮下肌膜,或流注于关节,深则可侵入体内,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内湿多由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停聚于体内而成。但内湿和外湿在发病的过程中常相互影响。如伤于外湿,影响脾的运化,水湿不化,则可继发水湿内生。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也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