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子参四大药性特点,孩子老人如果这样用, [复制链接]

1#

太子参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由于太子参独具特点的药物特性,是一味非常适合虚不受补、年老体弱以及婴幼儿滋补的药材。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太子参到底有什么独特的药性,然后再来聊聊该怎么去正确的应用太子参。

一太子参的功效及药性特点

太子参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由于太子参的根部较为细小,有一二寸长,和人参块根等相比,犹如稚嫩的孩童,因而,它还有孩儿参、童参的别名,为常用补气中药。此外,更由于太子参药性平和,特别适合婴幼儿脾胃虚弱的滋补,所以也正合其孩儿参的名称。

1.太子参的药性特点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有近似人参的作用,但力量较弱,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文献收载,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

《本草丛书》认为太子参“入心、脾、肺三经”,可以补肺,健脾胃,治疗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神力疲乏,口干,泄泻,体虚等症;

总体而言,太子参的特点是药力平和,以清补见长,临床应用往往能收到益气不升提,生津不助湿,扶正不恋邪,补虚不峻猛的效果。

益气不升提 

药有四性,升降浮沉,对于肺气虚衰的人,人参太“提气”,用之不妥,则咳喘加剧,痍涎更甚,而太子参则无此弊。对于脾气虚而胃气逆的人,太子参不升提不助逆,于和缓稳妥之中渐补脾胃之虚而使病情慢慢愈合。

生津而不助湿 

湿邪重浊腻滞,太子参升津不助湿,对于脾胃气虚兼有湿的人最为适合。

扶正不恋邪 

人体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正气盛者自能邪外出,有正气不足以御邪者,必得扶正以邪。但当邪气未尽之时,误投扶正之品,有时适得其反,反而会使邪气更加缠绵难去。而太子参,则能达到扶正而不恋邪的效果。

补虚而不峻猛 

有素体虚弱或病后邪去正虚者,如果想要进补,就要非常谨慎了。遇有虚不受补的人,如果骤进人参,往往会变生它疾,但如果用太子参缓培慢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二太子参的食疗价值以及可供参考的搭配

前面也说道,正是因为太子参上面独特的药性特点,所以它非常适合年老体弱、大病初愈以及婴幼儿等不耐竣补的人。

太子参常常搭配鸡、鸭、猪等肉类以药膳汤的形式用来滋补。在搭配上面,根据太子参的功效以及人群常常可以有以下的搭配方式:

1.用于脾胃虚弱的儿童,对于这类儿童常常可以搭配山药、莲子、山楂、麦芽、陈皮、茯苓、白术、砂仁等健胃消食的药材,或炖鸡汤、或炖排骨、乌鸡等等。比如,可用于不思饮食、舌苔白腻,厌食挑食的孩子。

2.用于脾胃虚弱的大病初愈之人,对于这类人群可以用较大剂量的(10~20g)的太子参搭配常用平和的补气养血的药物如红枣、枸杞、熟地、麦冬、沙参、山药、莲子、茯苓、等等药性较为平和的药食两用的药材。以求平补气血。

此外,太子参也可用于气阴两虚的肺燥咳喘以及心悸失眠。通常对于肺燥咳喘的人可以配伍北杏仁、桔梗、沙参、麦冬等养阴清肺之品,对于气阴两虚的失眠患者可以配伍酸枣仁、柏子仁、麦冬、茯苓、莲子等清心安神之品。

三太子参食疗举例

对于前面所说的气阴两虚的慢阻肺老人。可以选用参麦雪梨汤

选用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杏仁30克,桔梗10g、雪梨4个,生姜3片。

将太子参、麦冬、桔梗、杏仁洗净,稍作浸泡。然后将雪梨连皮洗净,切为4块,去核。药材与生姜一起放进砂锅内,加入清水毫升,先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煲1小时,调入适量冰糖或者蜂蜜。

上量分2天服完。每周2~3次,连服1月为1疗程,视情况可续1疗程。

更多食疗养生知识,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