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藿香正气丸写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防治指南里,让这个老药再次得到了热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疹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藿香正气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称《和剂局方》是宋代官方收集民间各地秘方、效方编订而成,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中医临床方书。“藿香正气散”正收录在本书祛湿剂中。
藿香正气丸主要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广藿香、紫苏、生姜等药物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藿香正气丸只是治疗肠胃不适腹泻而已,其实不然。这个方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出现上述证候者。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书上对它的功效是这样描述的:
“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明代吴昆著的《医方考》对藿香正气散做出这样评价的:
“凡受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者,风寒客于皮毛,理宜解表。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苏、藿香、陈皮、腹皮、厚朴、桔梗皆气胜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气;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则甘平之品耳,所以培养中气,而树中营之帜者也;内伤、外感而成霍乱者,内伤者调其中,藿香、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厚朴、桔梗、大腹皮皆调中药也,调中则能正气于内矣;外感者疏其表,紫苏、白芷,疏表药也,疏表则能正气于外矣;若使表无风寒,二物亦能发越脾气,故曰正气。”
上面的古籍看起来不太好学习,用接地气、容易理解的话来说,藿香正气丸就是通过调理脾胃达到祛湿的功效。而祛湿又是现代人最头疼的一件事!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中医的六淫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湿邪是其中一种外邪,湿邪内困,气机不畅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痛风、高血压、脑中风、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等都跟湿邪密切相关。岭南地区湿邪问题更突出,笔者长期在广东行医,体会更深,许多病人通过调理脾胃,祛湿通滞,再辅以护肾扶阳,很多慢性病都可以得到调理与控制。去湿扶正也是笔者治病的一个体会与经验,希望更多的同道也能注意这一点。
总之,以下情况可以先服用一点藿香正气丸。
伤风受凉受寒,胃脘胀闷,恶心欲呕。头面部经常出油,或者常有痘痘生出来。排便不畅,拉不干净,或者排便黏稠,不易冲掉。皮肤湿疹反复,或阴部潮湿瘙痒不适。应酬多,饮食不节,大腹便便,腹部胀闷。作为普通市民,家中可常备这个药“看门口“,老少皆宜,笔者觉得一个古方,历经岁月,沉淀千年,仍然在守护民众的健康,充分体现中医的”简便验廉“的特点,与大家一起分享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