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粹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白豆蔻众人必要不生疏,特为关于爱吃炖肉或咖喱的人来讲,白豆蔻是必弗成少的调料。都说生计随地有中医,这类罕见的调料原来也是躲避于厨房的良药,在临床上也许调节多种疾病。本日,小编就和众人清点一下这味香辛料的泛滥治病功能。
本品别名多骨、壳蔻、白蔻、蔻米。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历时去果壳)。主产于泰国、越南等地。其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备化湿行气,温遏止呕之成果。主治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吐逆,湿温初起。用法为内服,煎汤(不宜久前),1.5~6g,或入丸、散。
行使留意: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白豆蔻起原:《中药饮片图鉴》
配伍运用
(1)配砂仁,治气滞湿阻,胸闷腹满,吐逆泄泻。
(2)配陈皮,治脾胃衰弱,湿浊郁滞的胸腹满闷,泛恶纳呆,吐泻等症。
(3)配半夏,治湿阻中焦的吐逆。
(4)配杏仁,治胸胁满闷,湿痰壅盛。
(5)配厚朴,治脾胃气滞,寒湿胀满者。
(6)配藿香,治气滞湿郁或寒湿内停的吐逆,胃脘满闷,不思饮食等症。
(7)配*连,治湿热阻于中焦的脘腹胀闷,纳差,胃痛,恶心吐逆等症。
(8)配藿香、丁香,治寒湿吐逆。
白豆蔻(表面)起原:《中药饮片图鉴》
(9)配厚朴、陈皮,治胃脘胀满。
(10)配陈皮、半夏,治寒湿吐逆。
(11)配砂仁、甘草,治赤子胃寒吐乳。
(12)配藿香、半夏、陈皮,治胸腹满闷,反胃吐逆。
(13)配薏苡仁、茯苓、通草,治胸闷不饥,舌苔浊腻。
(14)配*芩、*连、滑石,治湿温或湿热而至的疲乏,身疼,发烧,不思饮食,小便*等症。
(15)配陈皮、生麦芽、香稻芽,治食欲不振。
(16)配砂仁、丁香、生姜,治脾胃虚寒,气逆反胃,恶心吐逆,胸腹胀闷等症。
(17)配厚朴、陈皮、苍术,治湿阻脾胃而至的胸脘痞满,湿温病,胸闷不饥,舌苔浊腻等症。
(18)配滑石、薏苡仁、通草,治湿温病初起,湿邪着重者;热邪偏盛者配*芩、滑石、通草。
(19)配藿香、陈皮、生姜,治急性胃炎。
(20)配*参、半夏、生姜,治脾胃虚寒。
(21)配人参或*参、白术、干姜、炙甘草、丁香,水煎,治脾胃虚寒,呕恶反胃者。
(22)配生薏苡仁、杏仁、厚朴、通草,治湿温病初起时头重胸闷,体倦,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苔白腻。
(23)配佩兰、藿香、半夏、厚朴,治脾胃湿热,胸脘胀闷,食少恶心吐逆,泄泻等。
白豆蔻(种子)起原:《中药饮片图鉴》
配方选例
(1)豆蔻汤:治虚劳,不思饮食,中满痞塞,大便或秘或泄。
白豆蔻(去皮)、白术(砂炒)、陈皮(去白)、人参各30g,干姜(炮)、甘草(炙)、丁香各15g,槟榔(锉)2枚,厚朴(去粗皮,姜汁制)60g。
上?咀,每服9g,水1盏,生姜3片,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渣,不拘时温服。(《奇效良方》)
(2)白豆蔻丸:治霍乱后脾胃尚虚,谷气未实,津液内燥,睡卧担心。
白豆蔻(去皮)、陈橘皮(去白)、草豆蔻(去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官桂(去粗皮)、干木瓜、白术(炒)、半夏(汤泡7次,去滑)、人参各60g,高良姜(炒)、缩砂仁(去皮)、陈曲(炒)、麦蘗(炒)、白茯苓、干姜(炮)、木香、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甘草(炙)各g。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心用米饮送下。(《奇效良方》)
(3)木香调气散:治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张,与中风宛如,但身冷,脉沉应气口,经灌服苏合香丸醒后,无痰体实者,及寒湿气滞,脘胀腹痛等症。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60g,藿香、炙甘草各g,砂仁g。
为细末,每服6g,加盐一些,沸汤点服。(《医宗必读》)
(4)太仓丸:治脾胃衰弱,不进饮食,及反胃吐逆。
白豆蔻、砂仁各60g,丁香30g,陈仓米(土炒)1升。
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0~70丸,生姜煎汤送下。(《证治原则女科》)
(5)加减仁香汤:治脘闷腹胀,饮食阻滞。
白蔻仁、砂仁、藿香、木香各6g,枳壳9g,陈皮、厚朴各6g,泽泻15g,赤茯苓12g。
水煎,逐日1剂,日服2次。(时逸人方)
本文部份体例选自《用药如用兵:中药配伍运用》(华夏中医药出书社出书,冯建春史原朋王新昌主编),文中插图源于摄图网,转载请阐扬由来。
《中医证候学》免费下载
《中医精粹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统统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体例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