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皮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403/8811252.html史瑞
北医院
脾胃肝胆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医师简介:北医院消化内科兼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消化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胶囊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师从李*祥教授,医院跟随王化虹教授进修1年。擅长中西医诊治炎症性肠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胰腺炎、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等消化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周日上午-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方庄院区)
病例概要:患者李某,女,68岁,-10-10初诊。主诉:腹泻伴水样便1月余。患者1月余前早晨外出进餐,夜间开始出现水样泻,含不消化食物,每日2~5次左右,排便前上腹不适,随后小腹疼痛,肠鸣明显,便后缓解。上腹隐痛胀痛嘈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食欲差,小便频数。于外院就诊后服得舒特、整肠生、*连素、曲美布汀后未见缓解,遂于我科门诊就诊。既往:2月前曾行肠镜下结肠息肉钳除。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舌脉:舌红有裂纹,苔薄白。脉细缓。
西医诊断:腹泻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蕴
中医治法:升阳益气,除湿止泻
处方:升阳益胃汤加减
*芪30g*参20g白术10g炙甘草6g
陈皮10g半夏9g茯苓15g柴胡15g
酒白芍10g防风10g羌活6g独活6g
泽泻20g车前子30g*连6g白芷10g
葛根10g生姜15g大枣20g
9剂冲服
-10-20二诊:
服药后大便水分减少,无不消化食物,仍不成形,每2~5次,无乏力,口干好转,进食可,进食后上腹隐痛胀痛嘈杂,连及左下腹,便后缓解。舌脉:舌红有裂纹,苔薄白。脉细缓。去大枣,改生姜为炮姜10g以温中,加木香6g以行气止泻。
-10-27三诊:
服药后大便成形,便次减少至1~2次。近3天无便次增多及大便不成形,无肠鸣,无乏力,进食可。继续服用前方以巩固治疗。
-11-3四诊:
服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每日1次,成形。患者诸症好转,未予特殊治疗,嘱不适门诊随诊。
预防调护:生活起居应规律,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感受寒邪,避免过度劳倦。饮食上注意不暴饮暴食,忌生冷、肥甘厚味等。
按语:
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故其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急性腹泻以湿盛为主,应着重化湿,参以淡渗利湿,根据寒湿、湿热与暑湿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清化湿热和清暑祛湿之法,结合健运脾胃;慢性久泄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温中为要,佐以化湿利湿。
本病患者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溏泻呈水样;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故食欲下降,上腹隐痛胀痛嘈杂,大便次数增多,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故倦怠乏力。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阻遏气机,故口干口苦;脉细缓。舌红苔薄白有裂纹,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之象。故一诊治疗时以升阳益气,除湿止泻为法,二诊时患者病情好转,但仍有上腹隐痛胀痛嘈杂等脾阳不振之像,将干姜改为炮姜以加强温中之效,加木香以条畅脾胃气机,增强理气之效。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湿热滞留中焦。方中重用*芪,补脾益气,升举阳气;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之组成,可益气健脾,助*芪升阳除湿;半夏、陈皮健脾理气燥湿,畅中焦之气,使补而不滞;泽泻淡渗利水,助清热祛湿之功。纵观全方补气与升阳药配伍,补中寓升;健脾与利湿药配伍,标本兼治;升阳与渗利药同用,补中有泻。临床报道升阳益胃汤亦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顽固性不寐、胃下垂、过敏性鼻炎、低血压、胃癌术后消化不良等病症。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泄泻、胃黏膜脱垂;又有用以治疗慢性胆囊炎、带下、荨麻疹、多发性神经根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扭转、眩晕等病症。
撰文:姜皓曦
审核:史瑞
编辑:石磊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