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经典学治阴虚泄泻 [复制链接]

1#

泄泻之由多责之于脾虚湿盛,然临证阴虚泄泻亦不少见。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许多阴虚泄泻的病案,现选其五例病案试分析其病机特点。

病案一:

朱(三四)形瘦尖长,木火体质,自上年泄泻,累用脾胃药不效,此阴水素亏,酒食水谷之湿下坠,阴弱不能包涵所致,宜苦味坚阴,淡渗胜湿。

炒川连炒*柏浓朴广皮白茯苓猪苓泽泻炒楂肉

注:本案患者体型尖长,木火体质,实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可推测其除泄泻外,还有急躁、失眠、胸胁疼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平素此患又饮酒,湿热蕴结,下注肠道,故本案病机为肝肾阴虚,风阳亢动,湿热下注肠道。苦味药清热以防止伤阴,故苦味坚阴。本案虽有肝肾阴虚,但湿热偏胜,故以苦寒清热利湿,淡渗化湿止泄为法。

病案二:

朱消渴干呕,口吐清涎,舌光赤,泄泻,热病四十日不愈,热邪入阴,厥阳犯胃,吞酸不思食,久延为病伤成劳。(肝犯胃)

川连乌梅*芩白芍人参诃子皮

注:本案因热病40余日,伤及阴液,出现消渴干呕,泄泻,吞酸,不思饮食,舌红赤无苔,病机为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肝胃阴虚,脾气阴亏虚,运化无力,故而泄泻。治法当酸苦并用,清热养阴。方中*连、*芩苦寒清热,乌梅、白芍酸味养阴,人参、诃子益气收涩。

病案三:

潘入夜咽干欲呕,食纳腹痛即泻,此胃口大伤,阴火内风劫烁津液,当以肝胃同治,用酸甘化阴方。

人参(一钱半)焦白芍(三钱)诃子皮(七分)炙草(五分)陈仓米(三钱)

注:本案以咽干欲呕,腹痛泄泻,胃口大伤为特点,病机乃肝胃阴虚,肝阴虚最关键的病机,导致阴虚风动,乘脾犯胃,故养阴柔肝缓急乃治法之要,以酸甘化阴为法,方中重用白芍养阴柔肝缓急熄风。

病案四:

王霍乱后痛泻已缓,心中空洞,肢节痿弱,此阳明脉虚,内风闪烁,盖虚象也。

异功去参术,加乌梅木瓜白芍。

注:本案乃霍乱痛泻缓解,阴液已亏,虚风内动,故治当酸甘养阴益气,缓急熄风。方选异功散去参术,加乌梅木瓜白芍,推测因参、术偏温,可改用太子参、沙参等。

病案五:

某腹鸣晨泄,巅眩脘痹,形质似属阳不足,诊脉小弦,非二神四神温固之症,盖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内起,久病而为飧泄,用甘以理胃。酸以制肝。

人参茯苓炙草广皮乌梅木瓜

注:本案以肠鸣晨泄,眩晕脘不适,症状好像是阳虚泄泻,但脉不细弱而反弦,故非真阳虚,乃肝阴不足,引动内风,横逆于脾胃,其治当养阴制肝,佐以理脾胃为法。

综上所述,阴虚泄泻可由多种病因导致,或因热病,或因体质,或因饮食,或因他病伤及阴液,影响脾的运化而致泄。究其阴虚,以肝阴亏虚、胃阴亏虚、脾阴亏虚为多,肝阴亏虚常临床表现较重,症状繁杂。阴虚泄泻的治疗当以苦甘酸收为法,以养阴固涩止泻,兼有热者可清热,兼有风动者可熄风。

正所谓:

阴虚泄泻苔花剥,常涉脾胃及肝肾;

治疗主法苦甘酸,养阴清热固肠道。

灵兰中易堂

传承精华,发扬国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