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三伏天重在防暑”,实际正好相反,三伏天最应提防的应该是“寒”,尤其是进入中伏后,人体阳气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邪容易趁机入侵。加上许多人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贪凉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导致腹泻发生,倘若寒气长期伏于体内,甚至还会导致慢性腹泻。
现代医学认为,夏天腹泻高发,主要是因为炎热潮湿的天气,给细菌病毒的滋生提供了适宜自然条件,加上人们为了消暑爱吃些生冷食物,比如冰啤酒、冰激凌、冰镇西瓜、凉拌菜等,如果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稍有不慎,极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而导致人们食用后感染机会增多。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亦可有四肢酸痛、疲倦乏力等症,甚至有部分腹泻反复发作,稍微使用寒凉之物,都会引发腹泻。
腹泻在中医属“泄泻”的范畴,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素问·气交变大论》称本病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等,其标“湿邪”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中医认为,六淫邪气可致泄泻,慢性腹泻的病位在肠腑,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总以脾虚湿盛,肠道传导功能失司为主要病机,可因肝气疏泄失职、胃气降浊失力或肾阳温煦失责所致,亦能因病情迁延日久而由实转虚,或虚实兼杂。
湿邪侵袭,脾胃虚弱
脾胃属土,位居人体中焦,喜燥而恶湿,脾气主升,有运化及枢转全身水液,将胃腑肠腑所纳水谷精微向上输布的职责;同时胃气主降,有向下传导消化食物,维持胃腑肠腑气血通畅的生理功能。而由于中伏时期天气炎热,皮肤腠理打开,加上雨水繁多,人更容易遭受湿气侵袭,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中焦虚弱。
中焦虚弱,是腹泻发病之根本,诚如《医宗必读》所云:“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外湿内侵,容易损伤脾阳,困遏中土从而导致内湿;又或者本身脾胃虚弱,脾气无力运化水液而内生水湿。湿为有形、重滞,可弥漫全身,阻碍肠腑气机通降,肠道传导功能失司。主要表现便质稀如水样,腹痛肠鸣,脘腹闷胀,纳呆,食欲不振等寒湿困脾或脾气亏虚证候。
寒邪伏内,肾阳虚衰
《景岳全书·泄泻》曰:“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则令人洞泄不已。”中医认为,人的大小便皆由肾脏所主,倘若肾脏阳气不足,阴寒过盛,就会导致肾脏功能失调,从而引发腹泻。
寒邪和湿邪都属于阴邪,容易伤人阳气,寒湿交加对阳气的伤害就更大了。尤其是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或频繁使用生冷食物的人群,更加容易遭受寒湿侵袭。我们都知道,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最容易出现腐烂情况,滋生蚊虫霉菌。其实人体亦相似,身体阳气被寒湿所伤,整个身体代谢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从而出现阴盛阳衰,怕冷,怕吹风,吃凉东西会感到肚子不适、腹泻等等。主要表现为黎明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脾肾阳虚证候。
情志影响,肝失疏泄
《医方考·泄泻门》曰:“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肝气有升动发散之性,位居中焦主司畅达全身脏腑气血运行,维持津液布散;若七情内伤,肝气失于疏泄,木郁横土,则脾虚生湿聚痰,疏于升清,胃浊冗降于肠,痰浊泛蕴肠腑可致传导失司,因此倘若肝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进入夏季之后,气温非常的高,人体内的所有生命活动会变得比较旺盛,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肝脏负担也会随之过重,很容易诱发一些肝脏问题。而且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很多人会出现一些情绪烦躁以及睡眠问题,从而导致肝郁化火,从而影响脾胃,导致腹泻。可表现泄泻伴肠鸣,腹痛,两胁胀闷,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肝气乘脾证候。
固阳祛邪,对症论治
许多患者出现腹泻一症时,都会选择服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在服用止泻药物之后虽然腹泻得到缓解,但是一旦食用生冷食物,或稍微吹一下风,便会感觉到肚子不适。甚至有部分患者选择服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但此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前面我们讲到,腹泻发生的原因很多,外感邪气,情志失调,以及饮食不洁等有关,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此在临床上必须辨明病理因素,对症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以健脾和胃、益气升阳治本,以祛湿止泻、通腑肃肠治标,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药味,旨在恢复脾胃升清降浊之生理机能;肝肺论治慢性腹泻,以柔肝补脾、宣肺通腑为治则,临证遣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为主方,随证化裁药味,旨在恢复脏腑气血和调,肠腑通气导滞;对于脾肾阳虚患者,应从脾肾立法,补益脾肾阳气固涩止泻,温化寒凝以调畅腑气,化湿利水而祛邪通肠,临证可运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
另外,《*帝内经》讲:“阳气不足,寒伏于内。”伏寒的人,舌苔厚而白,脉象细且涩。比常人更容易感到身体疲乏,因而总是显得没精打采。气短、气弱,不爱说话,时常忧愁叹息。许多腹泻患者经过通过药物调理,症状已经得到缓解,经过一个夏天,人们吹凉风、吃凉菜、喝冷饮。等到入秋以后,体内的伏寒发作,届时便会导致腹泻发作。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充足,才能抵御外邪,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三伏天正是调理阳气,祛除寒邪的大好时机。此时天气炎热,人体毛孔张开,容易受到湿气、寒气的侵袭。正因为如此,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能够使药物更容易透过皮肤作用于经络,消除体内寒气,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END—
●中药代煎服务,从“人等药”到“药等人”
●健脾祛湿
反复腹泻,多为脾阳虚衰,水湿内盛
●献礼医师节丨义诊送健康,最美“医”瞬间
●医院药品免费配送!这服务,分!转扩!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