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期精读文章摘自俞老著作《切脉针灸—*帝内经针法》
以下医案是近几医院门诊切脉针灸治病带教弟子的临床记录。
病案1(瘰疬)
初诊日期:7月2日。
陈某,女,53岁。发现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2个月,外院确诊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结核,溃破后不收口,流*水,疼痛,外院西医专家认为至少要3个月才能收口,服用抗结核药效果不佳。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人迎脉较弱。
检查: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溃破口流*水不止。诊断:瘰疬(气虚不摄,气滞痰凝)
切脉针灸取穴
金针)人迎、曲池、合谷、外关、排针奇穴(左手阳明经上,从曲池往上间隔1~2寸取1穴,共4针或5针)天枢、中脘、气海、照海、太溪复溜、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
二诊:7月7日,患者疼痛减轻,溃破口流水减少,精神纳眠均有好转
切脉针灸取穴
金针)天枢、外陵、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人迎、扶突、中脘梁门、梁丘;左侧:曲池、合谷、外关、排针奇穴(手阳明经上,从曲池往上间隔12寸取1穴,共4针或5针)
三诊:7月11日,切脉针灸取穴
金针)左侧:梁门、天枢、外陵、气海人迎、扶突、肩井、缺盆、攒竹;右侧外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照海、复溜。(银针)右侧:梁门、天枢、外陵、人迎、扶突;左侧:阳陵泉、足三里。
四诊:7月17日,伤口停止流水,开始结痂变小,无疼痛,无痒等不适
切脉针灸取穴
金针)人迎、扶突、肩井、迎香、缺盆(左)左侧:曲池、合谷、外关排针奇穴(手阳明经上,从曲池往上间隔1~2寸取1穴,共4针或5针)天枢、梁门、外陵、照海、太溪、复溜、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
五诊:7月22日,溃疡处干结收口,无疼痛酸痒等症状,人迎脉较前有力要求针灸整体调理。
切脉针灸取穴
金针)伤口处前后各1针;左侧:内关、曲池+奇穴、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天枢、气海、人迎、扶突。
按:本病患者正气亏虚,气滞痰凝,郁而成结。治疗上应补虚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注意结合部位辨证,因为是手阳明经循行路线,故选用手阳明经上排针奇穴能取得良好效果。一般来说,疑难杂症选择奇穴往往能获得奇效。
病案2(呆证)
初诊日期:10月12日。
张某,女,58岁。缄默、健忘半年余。约于1年前出现腹痛泄泻,经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体重减轻4kg,但家人发现患者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记忆力差,对亲人渐淡漠,不关心,睡眠差,偶有外出不识回家,于半年前经过头颅MRI检查,发现大脑多发性脑梗死、脑萎缩、血糖正常。服用都可喜等治疗未效,而来针灸科治疗。无高血压、精神病史,无服食镇静剂史,不饮酒。体格查及实验室检查:神志清醒、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计算力差,3次未能准确计算“-7”的结果,不知所出何地,只记得家住某一街道不知具体门牌号码,四肢活动自如,但动作缓慢,难以胜任家务劳动不能阅读,胃纳少,大便溏,小便多,睡眠差,畏冷,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诊断呆证(脾肾亏虚,血瘀气滞)
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
切脉针灸取穴:金针:内关、足三里、百会、三阴交、肾俞、印堂。第一次针灸治疗时,情绪紧张、惊恐、不能配合,需要她的先生在旁边安抚。
二诊:10月19日,患者先生诉说夜间睡眠较前好,但余症改善不明显。
切脉针灸取穴:仍然遵前法,并加耳针治疗,取神门心、肾、脾。以磁珠贴,胶布固定。治疗3次。
三诊:10月26日,睡眠好转,偶有主动言语,但未能与人正常交谈,表情淡漠,四肢厥冷,胃纳一般,舌淡黯脉细。
切脉针灸取穴:加风池,温针灸足三里。按此方法,连续治疗5天。
四诊:10月29日,睡眠好转,胃纳改善,表情较兴奋,偶有与家人交谈,但只能涉及非常简单内容,记忆力差,计算力差。舌淡红、苔白,脉细。切脉针灸取穴:取四神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风池,配合丹参注射液2ml穴位注射双侧肾俞、膀胱俞(交替)
按前方法治疗20次后,记忆力好转,并能阅读报纸,能与家人谈论简单事情,计算力渐见好转,定向力也见改善,能记得家庭地址,外出能独立回家。按此方法,每2天治疗1次,巩固治疗。3个月后终止治疗,观察年余,病情稳定。
按:该病治法以滋补脾肾,行气活血为主。内关直刺,平补平泻,重在调理气机,足三里补法,百会顺督脉方向进针,与印堂连通,选连续波,通电30分钟。三阴交、肾俞补法。本病病程较长,难于一次见效,二诊之后加耳针以加强滋补脾肾之力。三诊考虑脾肾亏虚兼血滞,用温针灸以温通血滞。四诊加四神聪等以通督脉,调补先后天,益脑充髓,故能见效。
病案3(红皮病)
初诊日期:4月18日。
余某,女,33岁。全身皮肤粗糙、蜕皮、瘙痒10余年,脱屑,瘙痒,挠后流*水,以脸部、上肢、腹部为甚,口干。行相关检查确诊为红皮病。舌红苔*燥,脉细滑。人迎脉急。检查:全身皮肤粗糙脱屑、流*水,以脸部、上肢腹部为甚。余无特殊。诊断:红皮病(气虚)。治则:补肺固卫,调理气血。
切脉针灸取穴:(金针)人迎、扶突、翳风、肩井;右侧:攒竹、肓俞、气穴、阴都、梁门、曲池、血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照海、太溪、阳池。
中药处方:麻*3g,桂枝10g,白芍6g,甘草6g,*芪10g,白术10g,防风10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桑叶10g,乳香6g,没药6g
4月20日二诊,切脉针灸取穴:(金针)腹四针(天枢、中脘、气海)中府云门、膻中人迎、扶突、迎香、攒竹曲池、阳池、合谷、外劳宫太渊、血海、梁丘、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照海、太溪、气海、脐四针。
4月25日三诊,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减轻,流*水量少,仍口干。舌红苔*,脉细滑。
切脉针灸取穴:(金针)肓俞、天枢人迎、扶突、肩井关元、气穴、水道、京门、带脉、颊车、太阳、下关、尺泽、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照海。
中药处方:原方加益母草30g加强养血活血。
5月4日四诊,切脉针灸取穴:(金针)曲池、血海人迎、扶突、天突、攒竹、迎香、太阳、下关、颊车、地仓、天枢、中脘、气海合谷、外关照海、太溪、阴陵泉、足三里
经治疗后患者皮肤颜色变淡,脱屑减少,瘙痒明显减轻,流*水量少,无口干,舌稍红苔*,脉细滑。人迎脉较前和缓。
本病病机是肺燥兼脾有湿热,故治宜润肺清热祛湿,但在燥湿的同时,又会加重肺燥情况,在润肺的同时,又会使脾胃滋腻,使湿热难除。面对此矛盾,需很好地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配合中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按:肺主皮毛,红皮病与肺气虚有关,肺卫不固,故流*水不止肺朝百脉,故调理肺气亦要考虑调理血运。调理气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灵枢》曰:“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意为针灸的要领,理法陈述容易,而实践精深却难,粗工拘于针法的形表,上工以调神为要,粗工治在穴,上工却治在气机。通过切脉了解患者脏腑和经络的病变,辨证论治,以达到调理气机,恢复健康。切脉针灸可以疏通全身经络脏腑,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及神经系统,以达到提高免疫力、恢复健康的目的。
往期回顾切脉针灸治癌的探索了小小一根针,为何能治大病?切脉针灸能治癌吗?科学依据来了!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