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中医40年经验之谈,扶正首要顾护阳气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崔永玲 http://m.kejixun.com/content/180718/437061.shtml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又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张介宾据此提出:“阳之为义大矣,夫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是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又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可见,人体气的生成、运行及气之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功能的发挥,全靠元阳的资助来表现。彭教授特别重视人身之阳在生命活力中的作用。他认为,一部《伤寒论》,其根本要义在于扶阳气、存津液、保胃气,其中扶阳气又是重中之重。《伤寒论》原文条,寒证十居八九,讨论虚寒的就有多条,而实热不过十居其一二。全书载方首,属热者60余首,属寒者仅20多首。三阴病篇章,则几近为温阳而设。张琦《素问释义》中说:“七阳数,八阴数。七八犹言阴阳也。中年以后,阳渐衰而阴渐长。七曰损而八曰益,知其损益而抑阴扶阳,则两者可调,不然乃早衰矣。”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出现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骨节或腹部冷痛,久泄久痢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面浮身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脾肾阳虚的症状,于此必须大肆温补,方能力挽狂澜,药起沉疴。彭教授临证时经常选用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等类,尤其喜用附子、善用附子。明·虞抟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于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仅一味药,即可内走五脏六腑,外行肌肤表腠,上通下达,八面玲珑。于心阳虚,可疗胸脘疼痛,心悸多寐,或失眠;于脾胃虚寒,可疗脘腹冷痛,泄泻下利,食欲不振,水肿,吞咽梗塞;于肾阳不足,可疗腰背疼痛畏冷,甚或亡阳厥逆。它不仅可用来救治濒危重症,而且可以广泛用于各科内伤杂症,从《内经》“少火生气”之义而臻扶正养正之妙。如彭教授治陈某,女,42岁,风湿性心脏病病史8年。因心悸、胸痛、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等症,于年2医院诊治,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住院治疗月余。住院时曾用过西地兰、速尿、硝酸甘油等,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等症一度好转。但1个月后,上述症状复发并不断加重。经大剂量强心、利尿药,24小时尿量少于mL。邀诊时患者心悸、胸痛、气促较甚,低流量吸氧,尿少,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乏力,恶心,舌淡暗,苔白滑,脉沉细数。中医诊为少阴病,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治宜温养心肾,利水消肿。予真武汤加味:熟附子9g(先煎),茯苓20g,白术12g,白芍12g,生姜6g,丹参12g,薤白12g,法半夏12g,泽泻12g,猪苓15g。首日服1剂后,恶寒减,尿量增至mL,患者家属大喜。次日服2剂,早晚各1剂,24小时尿量增至mL,浮肿渐退;心悸、胸痛明显减轻,气促好转,停止吸氧。后续上方加减调治周余,患者精神转佳,心悸、气促、胸痛缓解,可自行落地大小便,双下肢浮肿消退,纳食渐复。又如治一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女,36岁,反复腹痛、腹胀数月,屡治不果。就诊时除腹痛、腹胀外,伴见咳嗽、咽间痰阻感、肢端欠温、皮肤瘙痒、*带有异味、大便溏薄日二三行。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滑。辨为脾肾阳虚,寒湿内蕴。以四逆汤、半夏厚朴汤合香连丸加减:熟附子6g(先煎),干姜6g,紫菀12g,香附15g,广木香6g(后下),*连6g,法半夏12g,川朴15g,云苓20g,苏叶12g(后下),陈皮6g,炙甘草6g。4剂后腹痛、腹胀减轻,已无咳嗽,肤痒亦除,大便渐次成形,即于原方中撤去肺表药,守上方稍事增损,前后再服14剂,腹痛腹胀及泄泻未发。继以健脾之药调理巩固。彭教授指出,不管治疗哪个系统、哪一病种,只要符合阳虚的本质,就可投用附子,以患者微微口干,甚则咽部轻微不适为度。即使一些苔*或光剥、脉细数的患者,凡是舌苔*但水滑黏腻,光剥而质地淡嫩,脉虽数而沉弱无力,不可认为是热证,仍要分清寒热真假,予温补收功。遇到某些虚实并存的情况,则须不拘一格,寒温并用,可以在使用附子的同时,加*芩、桔梗、沙参等苦寒凉润药味监制和抵消其副作用。当然,附子虽然好用,但毕竟是刚烈之性,且有一定的毒性,用之不当,可致心律不齐,甚至导致心脏、呼吸麻痹而死亡。全国各地附子品种不一,毒性也不一样,如云南腾冲附片的毒性就比四川附子大18倍,故临证时除考虑其适应证以外,尚需注意附子的品种、用量及煎煮炮制方法。……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逾四十年,崇尚学伤寒、用伤寒,为岭南经方大家。其中医药学教研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仲景学说研究进展、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药养生康复学等学科为主,主攻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糖尿病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药新药、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等。因对仲景学说研究深入,每以经方立起沉疴,故海内外求医者甚众。本书从彭万年教授仲景学说阐微、临证经验、医案与研究三方面系统总结了其一生的临床经验,全部文稿由彭教授原作和其众多硕博士生写成,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了彭教授对仲景学说的领悟及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科疑难病、常见病的经验,对于促进《伤寒论》的研究和推广经方应用具有重要价值,适合于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主编:宋爱*,周英。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记住这“一二三四五”,让中医融入生活!●膏方的服用季节与方法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