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活动:25元报名费加入「养生禅修传习社」知识星球会员!目前已发布几百节课内容,并且每天都有佛医堂的新的专业音视频课分享和教学答疑,请扫码办理会员。(如对学习有任何不满,只要在3天内点“退出星球”即可无条件退款。)
草堂归来背烟云,*绶垂腰可奈何。
因汝华阳寻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
师兄们好,李商隐的这首诗为我们道出了茯苓的出生之谜。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茯苓寄生于松树的根上,为一种真菌,药用部位为干燥菌核。早在西汉的《淮南子》中,已经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的记载。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的最多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茯苓性味平和,药食两用,把茯苓加工成粉末,可以做成茯苓糕、茯苓馄饨、茯苓饼等,都是很有名的地方小食。我们常讲,松柏延年,松树四季常青,本来就可以聚四时之气,而且松子、松仁都是很好的安神药物。茯苓寄生在松树上得松树的收敛之气,松木四季不老,因此茯苓也可以四季常生,从而成就自己的物性,这也是茯苓被称为“四季神药”的原因之一。据说,药农寻找茯苓有个经验:下雨过后,地面都很湿润,但是有茯苓的地方往往会比较干燥也不容易长草。为什么?据说,松树之所以能够抵御寒冷,四季常青,那是因为松树体内的阳气足。松树的树干被砍伐后,阳气失去上行的去路,郁阻在根部。这团阳气会大量吸收附近的阴气、阴津。所以有茯苓的树桩周围干燥得快,甚至不长草。茯苓为利水渗湿的要药,举凡水肿、小便不利、身重难以转侧者,皆可用其下行渗利之性加以调治。仔细观察茯苓也可以发现,自然中的茯苓都是粉质的,并且非常细腻,分子小密度细,这种物性,吸水能力很强。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但是如果体内的水泛滥,阳气就出不来,人就容易得病,这时候,茯苓就可以把人体多余、不需要的、乱窜之水吸走,改变人体水的循环。中医很多时候都是在治水,把水道调好了,对于人来说也就通透自在了。在古代的文献中,“茯”字可以没有草字头,直接写作“潜伏”的“伏”,“苓”写作灵活的灵,因为古人认为松是很有灵气的,松树死亡后这个松的灵气就伏结于根部,所以称为伏灵。因此茯苓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治疗心神不宁,一般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对于心神不宁者,茯苓虚实都适用,可以和补心气、养心血的药共用以治疗虚证,而对于实证,比如说瘀血郁阻、痰浊、痰湿、痰饮等侵扰心神,茯苓也可以用,因为其本身不影响祛邪。红楼梦第六十回讲茯苓霜“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盅,最补人的”,这里用到的就是茯苓的另一个功效——健脾。茯苓伏藏土中而生,禀土气至厚,故能培补脾土,健脾益气。相比起白术、苍术等药味来说,茯苓健脾的作用不强,但茯苓又是治疗脾虚证的一个很常用的辅助药,为什么呢?因为,脾主运化,脾虚往往就是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就容易生湿,也就是说脾虚的同时往往有湿浊内生,这个时候既要补虚,又要消除已经停留的湿浊,茯苓就是比较适合的辅助药味,可以用来配合诸如人参、山药、*芪、*参等补脾气的药。一、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利尿
利尿通常是利用某种手段而影响肾成尿过程,而使尿液增多。茯苓属于药食兼用的食物,入药后可以归肾经,从而加快肾成尿的过程,使得尿液增加。
2、维护心脏功能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病症,可起到养心安神之效,故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搭配。
3、补气健脾
健脾补气对于营养不良、贫血、感冒等症状都有非常好的疗效。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脾虚泄泻。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4、增强免疫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稳定清洁功能、监控功能,能够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避免发生疾病。此外,还可以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茯苓对于免疫系统的功效包括: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5、养心安神
茯苓还含有一些安神的营养成分,对于因工作压力大或者其他原因出现的精神问题,如经常失眠,梦多,生活中感到抑郁,不爱笑,神经过于紧绷等,都可以通过用茯苓和人参酸枣仁等炖至高汤,来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哦。
茯苓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肾虚者
由于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肾虚的人服用会使得小便次数增多,加重肾虚的情况,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滑精的症状。
2、身体虚弱者
茯苓是利尿的,身体虚弱的人服用过量的话会增加小便次数,导致频繁起夜,从而伤了身体的本元,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体虚弱的情况。
3、糖尿病患者
茯苓中的淀粉含量非常丰富,糖尿病患者食用过多会容易影响血糖,从而引起血糖值升高,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会导致血管健康受阻。
4、口干者
茯苓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利尿祛湿,因此能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湿气重的人服用是很适合的,但对于有口干情况的人来说就不适合了,如此会加重口干的症状。
二、茯苓养生排湿推荐粥谱
1、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15克,薏米50克
制法:可打成粉入粥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健脾养胃的功效,针对很多人日常没有感冒,却老觉得咳嗽有痰,还有就是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都可以用来调节体内的水湿。
2、陈皮茯苓粥
材料:陈皮20克,茯苓30克,粳米克。
做法: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适当的加入一些粳米来煮粥,随后将陈皮茯苓加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十几分钟左右的时间陈皮茯苓粥就做好了,味道非常不错。适当食用陈皮茯苓粥,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理气健脾,化痰安神的保健功效的,对于帮助缓解脾胃气滞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心悸恶心等这些病症。
3、莲子麦苓糕
材料:莲子肉30克,茯苓20克,麦冬30克,面粉克,桂花、白糖适量。做法:先将先将上面的食材准备好,都粉碎成细面,适当加入一些白糖、桂花适量与面粉拌匀。用水和面成面团,然后蒸成糕,就可以食用了。莲子麦苓糕具有健脾安神,滋阴清热的功效,还可以有效缓解很多的病症,比如辅助心阴不足、脾气虚弱等这些病症。扫码入群请遵守群规
作为佛医堂公众平台的义工编辑,希望能和各位师兄互动沟通!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请您在本文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以及在佛医堂的讲座中回答提问。(责任编辑/若虚)
打坐神器:
使用“佛医养生打坐垫”的倡导
“佛医打坐垫”是参照南怀瑾老师的设计,用三种不同种类的棉,以科学比例混合填充,所制成的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专业禅修打坐垫。
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一般的禅修打坐垫,往往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力学,容易令人体脊柱疲劳,难以放松,难以令人进入禅修境界,甚至造成肌肉骨骼损伤。
而科学设计的“佛医打坐垫”充分考虑到人体在打坐时身体各部分的受力情况,非常严格地以多种棉按比例配置制成合适的厚度和弹性,使人在打坐时能充分放松,并以其独特的高度、弹性设计实现人体脊柱、腰腿健康的养生调理和禅修效果。
请购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