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病莫慌乱》和人生病,先反省中,我们从多个角度认识了人体,建立了“得病不要慌乱”的初步概念。接下来我们还需要了解真的生病了怎么办,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找什么医生好,中医还是西医?有没有灵丹妙药?……本文从《民间中医奇才贴年》中摘录无意子先生(注)的相关观点,最后举食滞的例子说明发烧了不是先用退烧药,而是要分析得病原因,并对症处理。一、深刻反省
“凡人病初起,宜静思病之来处,用七分功夫查来处,三分功夫思调养之法。许多病是无需用药的,包括癌病,大部分是可以以养代治的。只是这个养有点难,需放下名利心、事业心…,节欲节食,安居静修,动静适度,佐以道家对症命功,则疾患可去。即使用药,也要如上调养,则可早祛疾患。”
“实际上,高血压、高血糖这类病大多是富贵病,仔细反省自己,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饮食习惯,是可以康复的。而众生恶习不改,迷恋于世俗享受,则百药无效,且药毒日积,及至爆发,悔之晚矣!”
二、求医问药
“医者可左右方药,难以左右病家,故天下没有不治之症,却有众多不治之人。”
“许多人不明白整体观是天地人的整体观,是大宇宙与小宇宙(人体)不可分的整体观。因此,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偏方、灵丹妙药和秘传手法上,这是人们对中医理解偏了。这种理解害了中医,把许多学中医的人推向了歧路;同时这种理解也害了求医治病的患者,削弱了他们的神明、神智与神识,使治癌之路走向异端,使医患都舍本求末”。
“西医与中医不是死对头,因为本意都是救人;而西药与中药却是相冲突的,因为机理相悖。但西医会向自然医学靠拢,而中性技术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医运用。”
“不要迷信西医,不要迷信中医。许多病要直入主题,许多病要旁敲侧击,更多的要采取‘头’痛治‘脚’的办法。小孩的病,如果一味拘泥于从内邪辨证、脏腑表里关系,开起方子来治,搞不好就伤了根本,还不一定治得了表病。小孩正气生发,大部分情况下尽量少吃药,对他生长有利。大人遇到小孩生病,一定要冷静地找原因,切忌乱用内服药,不要迷信专家。”
三、举例说明
“食滞有多种,食后受惊、发怒、亢奋、忧虑、暴热、受寒等等都可引起食滞,故有惊滞、怒滞、亢滞、忧滞、热滞、寒滞等。
滞是个过程,胀满、呕吐不一定明显,但低热、头不适必定出现。因人而随时间变化可成呕吐,亦可化为泄泻,如有夹症同样可引郁滞化火出现喉咙疼等看似与食滞无关的现象(实际上道理太简单了,中宫阻隔,营气失达,如交通堵塞,两头的都急得骂人了)。
小孩子出现发烧、喉咙疼等症状后,先不要判断是感冒还是食滞,只管先用消食化滞药,多喝开水,因消食化滞药同样具有治疗感冒的作用。
单纯感冒是无需用药的,只要休息、喝水、物理降温即可。这一点发明抗生素的西方人早就清醒地在实行,例如英国人对感冒、咳嗽、喉咙疼是禁用抗生素的。”
无意子:即秦兆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医学首席专家。(本文由当归、明月整理,抱琴、海霞、石莲、石桦校对,未波波平台推送。)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