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中医如何认识脾胃?
脾胃在中医学中指脾经和胃经,胃主消化,脾有助胃消化的功能,所以在一起并称。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长大以后学习、工作、娱乐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正常的转化为气血能量。
脾的运化功能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作“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状物质,所谓运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什么是“主升清脾”?
主升清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
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
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的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也就是升清和降浊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
主统血脾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中医辩证治疗脾虚
造成脾虚的原因:过饥过饱、忧思过度、情志伤脾(肝火犯胃)
症状:瘦弱无力、中气不足、各种下垂、容易出汗、贫血、闹肚子,结肠炎等。
、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配方:人参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甘草4克,陈皮6分,半夏8克,砂仁6克,木香4克。加生姜4-5片,水煎服。
疏补化痰,益气健脾,和胃之功效。
2、脾虚泄泻
症见:中虚气滞,痰湿内阻,胸中满闷,食难运化,呕恶腹疼,肠鸣泄泻。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方剂:参苓白术散
配方:莲子肉(20克)、薏苡仁(20克)、砂仁(20克)、桔梗(20克)、白扁豆(30克)、白茯苓(50克)、人参(50克)、炙甘草(50克)、白术(50克)、山药(50克),早中晚3次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还可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附件炎、气管炎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
3、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白术6克;当归6克;白茯苓6克;*芪6克;龙眼肉6克;远志6克;人参2克;酸枣仁炒6克;木香3克;炙甘草2克;
4、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剂: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白术30克;山药30克;人参6克;白芍5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甘草3克;陈皮2克;柴胡2克黑芥穗2克;
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5、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方剂:补中益气汤
*芪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猜你喜欢看
头部爱出汗,但容易拉肚子?湿寒和湿热同时存在,3招解决支招: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这回给大家说个明白气失调——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气脱,带解决办法我是如何免费领取到iphoneX手机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