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识中医药草观自然之美悟养生之道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引起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

辨症·通治

辨病·通治

///什么是中医的灵妙验方呢?

余瀛鳌先生提出了“通治方”诊疗思想,既包含辨中医的病,又包含辨现代医学的病,“通”本意是通达,没有障碍,引申为普遍适用的、贯通的意思,在临床应用时,有药性平和及照顾全面的特点,简言之,即治疗某病的基础方或特效方。

所谓“通治方”

东汉以后的临床文献中,均可看到一些医家名著中涉及对某些病症的经验通治效方。比如中医统称关节炎为“痹症”,认为它多由风、寒、湿三种邪气侵袭,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又有不少专门方剂可以斟酌使用。但也有古人考虑到三种痹症的临床症状往往错综难分,喻嘉言《医门法律》就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提出了“三痹汤”这样一个正邪兼顾的组方,既能祛除风、寒、湿邪气,又能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三痹汤”药性平和,且加减使用确实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的痹症,就成为治疗痹症的“通治方”之一。

三痹汤

*耆、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

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喻嘉言评“此方用参芪四物一派补药,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其中,细辛有很多很cute的名字——少辛、小辛、细草、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但,细辛本尊可并不温柔啊。

细辛

[别名]

少辛《山海经》,小辛《本经》,细草《吴普本草》等。

[药物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

[性味与功效]

味辛,性温,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能与主治]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细辛

细辛

[《伤寒论》组方]

1.附子细辛*连*芩汤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连*芩汤。

2.乌梅丸

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蛔者,宜乌梅丸。

3.*芪桂枝茯苓细辛汤

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4.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

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5.小青龙汤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肿,宜麻*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6.鼻塞方

湿家病,身上尽疼痛,发热,面*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7.大*附子细辛汤

阳明病,腹满,胁下偏痛,发微热,其脉弦紧者,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附子细辛汤。

8.麻*附子细辛汤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附子细辛汤主之。

9.当归四逆汤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10.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

1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12.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

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风邪入厥阴也,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主之。

13.射干麻*汤

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者,射干麻*汤主之。

14.桂枝甘草麻*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枝甘草麻*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主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9g;研末,1-3g。

外用:适量,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注意事项]

阴虚、血虚、气虚多汗及火生炎上者禁服。反藜芦。细辛服用剂量过大,可发生面色潮红,头晕,多汗,甚则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参考文献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

余瀛鳌通治方验案按/李鸿涛编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

识中医药草

观自然之美

悟养生之道

编辑

谢琪李梦喆

审校

刘铁*余杨

聚爱于众健康前行

北京公益医疗援助服务促进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