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用菌产品调理糖尿病的精华理论 [复制链接]

1#

进入芒种节气,新一波雨水即将来袭,龙舟水涨,湿气加重,加上闷热的天气,不少人多多少少出现了腹部不适、胃口不佳等情况,其实这都是湿困脾胃的表现,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重要的祛湿方法:化湿与燥湿法。

我们都知道,芳香的气息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积极向上、缓解焦虑、有益睡眠等等。不仅如此,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发现,带有天然芳香气息的药物,还可以帮助人体祛除体内湿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其中大多为植物药,故又称“芳草”、“香木”。中医学对芳香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源远流长,尤其是芳香化湿的一类中药,这类中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燥湿、醒脾运脾为主要作用。

01

化湿燥湿药擅治湿困脾胃

脾喜燥而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本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芳香之品能化湿醒脾,温燥之药可燥湿健牌。同时,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病机。此外,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等作用。

化湿燥湿药主要适用于湿邪所犯,困阻脾胃,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症。

02

常见的化湿燥湿药

■藿香

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宣散表邪、行气化滞的功效,常用于夏伤暑湿、反胃吐食、腹胀泄泻。《本草正义》:“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藿香在岭南地区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化湿药,是广东十大名药之一,在众多家庭必备的非处方药里,肯定少不了以藿香为主要药物的名方名药“藿香正气丸”。对于夏季饮食生冷或就吹空调受寒后而引起的寒湿型胃肠炎与胃肠型感冒,藿香正气丸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佩兰

佩兰性平,味辛,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化湿药大多辛温香燥,适合寒湿内阻者,如果是湿热内蕴者,可以用性平不温的佩兰,如与木棉花、鸡骨草、车前草、绵茵陈、土茯苓、薏苡仁等一同熬水代茶饮用,可以清热祛湿。湿困脾胃还会出现口甜口腻等不适,我在以前的推文《口中总有挥之不去的甜味,可能是这个原因!》就向大家推荐过佩兰,大家不妨再回顾一下。

■苍术

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兼有燥湿作用,为益气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醒脾运脾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因此,临床上对于痰湿较重者,我更爱用苍术,如经典名方“平胃散”,不少人以为平胃散是治胃,其实平胃散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它从燥湿入手,主以运脾,再以行气为辅,兼以和胃。

■厚朴

厚朴性温,味苦、辛,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常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著名医家李东垣云:“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气,故能散湿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厚朴也是我临床上爱用的化湿燥湿药,对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常与苍术、陈皮等配伍,组成“平胃散”。对气滞胸腹胀痛,常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则与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还可配苏梗、半夏等同用。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杏仁等同用。

■砂仁

砂仁性温,味辛,归牌、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夏天闷热潮湿,不少人都没有胃口不想吃饭,而砂仁就是化湿醒脾开胃之佳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砂仁气味芳香,性温味辛,主要生长在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善化湿,天然具备了抵御湿邪的能力,还能畅达中焦脾胃气机,与鸡内金、谷芽、麦芽搭配,可化湿消滞。炎炎夏日,不妨把手里的冷饮换成一杯砂仁山楂茶,既能化湿,又能开胃。

点击标题查看《夏天没胃口,试试用它煲汤做菜,化湿开胃醒脾!》

此外,常用的化湿燥湿药还有豆蔻仁、草果等等。上周我也给大家详细介绍过豆蔻仁,可以点击标题查看《豆蔻家族出征!做菜煲汤加一点,祛除夏日寒湿、助阳气!》。化湿燥湿药是治疗脾胃湿阻的常用药物,但是要想祛湿效果好,还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如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物配伍;如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伍温中祛寒药;如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补气健脾药同用;如用于湿温、湿热、暑湿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

‖食疗方推荐

藿香茯苓鲫鱼汤

材料:藿香10克,茯苓20克,生姜3片,鲫鱼1条。(2人份)

做法:鲫鱼两面煎*后,加入生姜、茯苓、开水,大火熬半小时,加上藿香、食盐,再煮5分钟后即可。

功效:芳香醒脾,祛湿开胃。

适应症:湿困脾胃者,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最近雨水泛滥,湿气困重,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能芳香化湿;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能利水渗湿;搭配温中辟腥的生姜,利湿的鲫鱼一起熬汤,适合湿困脾胃者食用。

大家日常有什么问题和心得,欢迎互相讨论和交流,长按图片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2#

导读: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口与健康问题,中医药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文本整理了岳美中老治疗14种老年常见病的方法,希望帮你在临床上拓宽思路。

一、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很多,治疗时不宜只顾虚弱,过多地应用补剂。尤其是急性发作时,过于发散,不先事疏解,或只补虚不去邪,都可能使外邪久驻,病情加剧。

保元汤合生脉散加麻*、附子、枸杞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效,此方标本兼顾,肺肾同治,还可酌加葶苈、大枣。本方对老年肺气肿,肾虚作喘及心气虚作喘均可用。

岳老曾治疗一例老年妇女,患长年咳喘,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感冒或劳累后即发作,夜间常不能平卧,平卧时即咳嗽气喘,曾用延年半夏汤,略有好转,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补骨脂、紫河车也未控制,改用此方得以控制。停药又作,服药则好转,屡经验证。后以此方配成丸药缓调。

老人慢性咳嗽于外邪扫除后,咳嗽基本平复,可服固本丸扶正培本。

关于麻*的应用。肾不纳气,肾虚咳喘者要慎用,以上所述方剂也用了麻*,但有五味子和附子,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所以可用。射干麻*汤也有麻*,还有细辛、半夏、五味子、款冬花。五味子可纳肾气。小青龙汤中也是既有麻*,也有五味子。

半夏性温味辛,生用效显。半夏经水煎则无毒,是温化寒痰的常用药。本草“十八反”中有“半夏反乌头”,所以有的人认为半夏和乌、附不能同用,其实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小青龙汤证恶寒者加附子的经验总结,还是可以配伍使用的。

稀痰用半夏,稠痰则用竹茹、天竺*、竹沥、海浮石。葶苈则泻“肺中粘痰”,也治胶痰。皂角治胶痰也很好,可配制成皂角丸应用。葶苈也常与大枣同用。胶痰是指痰液粘稠胶浓。

二、支气管哮喘

中医治疗咳喘和哮喘,一般是新咳治肺,痰咳治脾,虚喘治肾。支气管哮喘痰气交阻,上壅于肺,痰多者肺脾同治,可用苏子降气汤。虚者加人参,气逆短气息促者,可加盔沉香1~3分冲服,肾不纳气,可加五味子、冬虫夏草。以此方法曾控制过一些老年哮喘病,或使发作间隔延长。

风寒袭肺者,应先治风寒。新喘呼吸急促,胸闷息粗,可用定喘汤。

痰喘也用六安煎或六君子汤加苏子、杏仁、厚朴。

肾不纳气、肾虚精气亏乏作喘者,可以八味地*汤加鹅管石、补骨脂、五味子。平时可服金匮肾气丸。麻杏甘石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哮喘有效。

咳喘病人阳虚易治,阴虚难治。阴虚病人缓解期可用《温热经纬》上的集灵膏扶正治本。抬肩作喘,鸡鸣前后起作喘息而汗出者,为危候,可用回生黑锡丹六十粒吞服,或用蛤蚧尾为末服之。

三、冠心病

根据传统理论,“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所以治疗“胸痹心痛”应以阳药及通药以廓清阴邪,不可掺杂“阴柔滋敛”之品。因为冠心病的病机可能与“胸阳衰弱,浊阴干犯清阳”有关。心居阳位,属于少阴经脉,主血,血属阴,故“心体阴而用阳”,不容“浊邪侵袭”。

本病老年人尤多见,因年高者代谢失调,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蒸化,血行缓慢迂滞,易成“痰蚀”,“血瘀”。故应宣痹行气,活血化瘀。可用通心阳之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散也可用。活血化瘀则可用“变通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去地*、柴胡、白芍加肉桂、薤白)。开寒闭则可用苏合香丸。

这些方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效果。老年人“心脉痹阻”心痛、心悸、胸闷,人参、三七、琥珀末有益心气,通脉络之效,可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二分,偏重化瘀者三七生用,偏重补虚者三七芝麻油拌半干炒如虎皮色用。

气阴不足者用洋参,喘者加蛤蚧尾同研末服用。心肌梗塞者可用生脉散或生脉散加保元汤补气生津为主方,益阴复脉用炙甘草汤,岳老认为老年心肌梗塞作喘者也可用黑锡丹50粒送服,通瘀血、止喘。

四、高血压病

老年高血压病人其舒张压常较难降,不易控制。此类患者气虚的多,可有肾气虚及中气虚之不同。用苦寒泻肝或二仙汤之类不起效用,用大量*芪有时可有一定作用。

用法:一般*芪用一两以上,配陈皮一钱。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也有一定效果,但有“火热”者不宜用。张锡纯《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对肝阳上亢型老年病人也适用。有的病人血压波动,忽高忽低,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粗末小量频服,有助调整。

五、肾及输尿管结石

本病为“五淋”中的“石淋”,多为下焦湿热酿成,间有肾阳不足或肾阴不足而致者,也有因气滞血瘀,气道不行,血脉瘀阻而成者,审其因之不同而辨证选方用药。湿热下注者用猪苓汤、石苇散;肾阴虚者六味地*汤合二至丸;肾阳虚者济生肾气丸或六味地*加小茴香、巴戟肉;偏实证者用八正散或活命饮;气滞血瘀者用木香流气饮或血府逐瘀汤。

本病在老年中也相当常见,岳老曾以金钱草七两、海金沙一两、块滑石四钱、甘草梢一钱、川杜仲六钱、川牛膝四钱、洗石苇三钱、车前子四钱、萹蓄三钱、广木香一钱半、全当归四钱、王不留行四钱、大生地五钱进退加减治疗一例老年肾结石患者,前后用金钱草三十余斤以清热利湿,并用强肾药,排出结石,并使左肾功能由丧失而基本恢复。

以猪苓汤、石苇散、八正散为主方加减治疗老年尿路结石,也都行之有效,都有排出结石的案例。

六、慢性肾炎

老年慢性肾炎一般不用峻下或发汗的方法,多取健脾温肾补气法治疗。

六君子汤治“气虚痰饮、呕吐痞满,脾胃不和,变生肿症”较好,所以对于疲劳、血虚、腹软、脉弱、平素手足易冷者可用,还可辨证加木香以通三焦,加砂仁以通中气。

脾虚身重浮肿也可用实脾饮,以达到气行水行,实脾以制水的目的。

济生肾气汤也可用,本方岳老很少用于幼童及青年,多用于中年后尤其老年病人。治水肿方剂中五苓散,五皮饮均较稳妥,对于老年人,初起用*芪汤(防己茯苓汤、防己*芪汤),末后用地*剂(济生肾气丸常服),对消肿及改善肾功能均有一定作用。氮质血症病人用大*附子细辛汤或温脾汤也有一定效果。

七、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肺燥、胃热、肾阴虚表现常很突出,病久也可阴损及阳,常见肾阳虚衰和阴阳俱虚。针对这一病机,岳老常以六味地*汤加石膏、附子治疗,每剂附子用八分,石膏用三钱,不验时按比例适当递加附子石膏量,以附子推动石膏发挥止渴作用。

糖尿病末期皮肤生疮疖的很多,常久治不愈,岳老经验鹿茸有效,每次服一分,每日二次,即可生效,此方岳老曾给自己用过,确有较快收口和止痒功用,加蛤蚧尚可降血糖。

八、前列腺炎

本病一般呈慢性经过,属中医“劳淋”范畴。劳累即重,急性发作时可有脓尿及血尿,尿频,尿急及尿痛,可用猪苓汤加生大*,红细胞多加元参、旱莲草,善后可用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如属阴虚,则用六味地*丸。

肾脉虚数,舌根发白的慢性病也可用济生肾气丸作汤常服。八正散不好用,因阴虚证的多,用了恐苦寒化燥,小蓟饮子也不理想,岳老曾治疗一例前列腺肥大并有前列腺炎的老年病人(七十二岁),尿流分叉或细,不易排出,用济生肾气汤一个月余后,排尿基本正常。

九、慢性泄泻

老年人慢性泄泻有的用健脾法可以取效,对于谷食不化,便溏薄、次数多、精神差、面色萎*、舌淡、脉缓弱的较好,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都可用。

但也有用健脾法总健不起来的,岳老说蒲辅周老中医生前曾和他共同讨论过,认为还得用右归丸,以升肾火和蒸发脾阳,或脾肾双治。老年人肾阳太衰,黎明之前,肠鸣作泄,称五更泄或鸡鸣泄,或肾泄,古方有用资生丸的,还不够,应加右归丸。

还有一种是属于“肝气乘脾”的痛泄,要用“抑肝扶脾”法才行。岳老曾治疗一高年妇女,腹泻数月,泻前必腹痛,曾用治脾治肾法均略好转而不能根治,诊之肝脉弦,脾脉弱,遂以刘草窗“痛泻要方”加川芎以条达肝气,升运脾气,日见好转,后以异功散善后。有此证,用此方药,效果确实很好。

十、便秘

老年人大便秘结是相当多见的,多为气血不足所致,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少津不能滋润大肠。也有年高体衰肾阳衰微而为寒秘、冷秘的。

气虚者舌淡苔薄脉弱,有时大便并不干结,但排出困难,甚至排便时汗出气短,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主治。血虚津少者可用《沈氏尊生书》润肠丸,方中当归是治老人便秘养血润肠的好药。阳衰温通可用《局方》半硫丸或加当归、肉苁蓉、核桃肉。

十一、慢性肝炎

老年慢性肝炎常表现有“血瘀”证候,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肝大、肝区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多弦涩,这些常为气郁已久,病久入络,营气络脉瘀阻的表现。

岳老认为“肝病如邪”,不宜伐肝,宜调肝,调中加补。光补不行,不论补肝或补脾都不行。脾胃症状也可能很突出,为肝盛脾弱,病根还是在肝,肝为多血之脏,仍以调补为好,可用柴芍六君汤合当归补血汤加活血化瘀的瓦楞子、刀豆子。这方面有效的病例还比较多。

一般都认为肝炎病机是“湿热蕴积”所致,以清热利湿为治。在初期有湿热征象者,是正治法。但若执一法一方。不辨证施治,久清热必伤阳,久利湿必伤阴,阴阳俱伤,则必导致阴阳俱病,转化成他种病变。岳老曾治一例久病肝炎久治不愈者,用补血益气法很快治愈。也有的用清化法不效,以李东垣圣愈汤而使肝功能获显著好转者。

十二、震颤麻痹综合征

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并非少见。中医治疗可以使症状减轻。岳老认为本病病机和中风前驱相似,为气虚血瘀,肝风内动的表现,可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

岳老曾治疗两例本病高年患者,获显著效果,一例右上下肢震颤,左侧亦受影响,“假面具”,头前倾,躯干俯屈,走路呈“慌张步态”,一举步就下蹲,脉浮大,经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芪四两、当归一钱半、川芎一钱、桃仁一钱半、红花一钱半、赤芍一钱半、地龙三钱),一周后好转,两周后举步下蹲动作消失,走路“慌张步态”显著减轻。

另一例走路转弯时欲倾倒,迈碎步,右脉大,主气虚,经用补中益气汤加龙骨甘松后,迈步稍变大,后以健步虎潜丸巩固。

十三、偏枯

老年人半身不遂或脚力不好,三痹汤有效,此方比独活寄生汤、济生肾气汤好。岳老曾治疗一例六十岁老年病人,走路无力,下不了床,服二十剂后能走数里地。补阳还五汤和*芪汤对气虚者适用,对慢性病尤适用,据称*芪可延长细胞寿命,很值得研究。老年人用时伍以陈皮可防滞涩,比例为一两配一钱。

十四、失眠

老年人表现心脾不足,多梦易醒,食少不寐的很多,经年如此,当以归脾汤补益心脾缓调。有属于心烦、头晕、耳鸣、健忘、心悸、腰酸、阴虚火旺的,可以补心汤送交泰丸或朱砂安神丸。胃失和降,痰火内扰,苔腻脉滑数的,*连温胆汤可以取效。

文章来源:《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