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四大保健穴之——揉腹
四,揉腹
1,中脘
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
用食指、中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中院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自中脘推向鸠尾处,称推“三焦”。苦沿季胁处作分推法、称分推腹阴阳。
推或揉~次;摩约5分钟。
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胃院痛,腹痛,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揉、摩中院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主治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一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作用,主治胃气上逆、嗳气呕恶,常配合横纹推向板门;自下而上操作,有涌吐作用,但临床少用。
2,天枢
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阳明胃经。
医师用食、中指端按揉之,称揉天枢。
揉~次。
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痰
止嗽。
腹胀,腹痛,腹泻,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咳嗽等。
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痢疾、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临床上,天枢与脐常同时操作,可以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治疗腹痛时,常配合拿肚角。揉天枢与清肺经、掐揉五指节等相配可治痰喘、咳嗽。
3,脐(神阙)
位于肚脐,属任脉。
医师用中指端或掌根摩揉,称揉脐或摩脐;用掌或指摩之,称摩脐,逆时针摩或揉为补,顺时针摩或揉为泻,往返揉或摩之为平补平泻。用双手食指和拇指两两相对,同时用力相对提捏并抖动肚脐,称为抖脐;用掌根自剑突经脐推向耻骨联合,称为推脐。
揉~次摩约5分钟抖脐上下前后抖动20次,推脐5~10次。
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呕吐,消化不良,厌食,痢疾,脱肛,疳积等症。
此穴能补能泻,用补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治疗寒湿、脾虚、五更泄泻、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气虚脱立等;泻之能消食导滞,治疗湿热型泄泻、痢疾、便秘等治疗腹痛多配合揉天枢、拿肚角等平补平泻能健脾和胃,用于治疗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乳食积滞、厌食、也可用于儿童日常保健等。抖脐和推脐多用于治疗肠梗阻。
4,丹田
小腹部脐下2.5寸处。
医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摩之,称摩丹田;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之,称揉丹田;用指端按之,称按丹田。
摩2~3分钟;揉~次;按0.5~1分钟。
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
小腹胀痛,癃闭,小便短赤,遗尿,脱肛,便秘,疝气,腹泻等症。
本穴临床常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用于小儿先天不足、腹痛、腹泻、遗尿、脱肛、疝气等。虚实皆可,但主要用于虚证,常配合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等;对于癃闭、小便赤则取其分利之功,常配伍清小肠、推箕门等。
5,关元
腹正中线,脐下三寸处。
医师用中指面或掌按揉之,称按揉关元用艾条灸之,称灸关元。
揉~次;艾灸3~5分钟。
温肾壮阳,培补元气。
虚寒性腹痛,腹泻,痢疾,遗尿,五迟,五软等。
本穴为小肠之“募穴”,按揉本穴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痢疾等、多与补肾经、按揉足三里配用;治疗遗尿多与揉百会、揉肾俞等合用、亦可用灸法效果更佳。本穴尚可用于身体保健。
6、揉腹
在腹部的正中从剑突向下到耻骨联合,再以肚脐为中心,至两侧胁肋边缘。
医师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呈波圈状一圈一圈扩大揉腹,到第九圈时揉至腹部边缘,再重新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呈波圈状一圈一圈扩大揉腹,到第九圈时揉至腹部边缘,连续九遍,为泻法反之揉腹,则为补法。
揉81~圈。
(1)腹部温热一般认真做到第九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点穴后再揉腹内气汇聚的表现。
(2)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患儿逐渐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E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头脑清爽愉快认真作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经常揉腹,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
肠套叠、肠粘连、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西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从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
推荐阅读
中医小儿推拿(44个穴位及推拿手法视频)
⊙版权声明:本内容仅供学习、分享与交流。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