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与五味的秘密
有的人爱吃甜,有的人喜欢吃咸,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味道不同对人的身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今天医院内科的专家们一起来聊聊味道与健康。
中医五味
中医理论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对应五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味不仅是五脏的主要营养来源,还能调节相应脏腑。五味和谐,饮食调配恰当,则有助于身体消化吸收,使脏腑、筋骨、气血得到滋养,从而有利健康。如果食味过分偏嗜,则五脏失调,有损健康。
酸入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助消化,治疗多汗、久泻等病证,但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犯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多食酸,而肉胝皱而唇揭”,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因此,消化功能不好、饭后胃胀、大便溏稀、语音低微等脾虚症状的人,要注意少吃酸味食物。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等作用。苦味食物可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除湿和利尿,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用于一些热性病发热、烦渴、咳嗽等症状症。但是多食则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泄泻等问题。
甘入脾
中医认为“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性甘的食物可以补气养血,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但过食甜腻之品会引起脾气偏胜,克伐肾脏,经常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易导致三高类疾病。因此,要适当控制甜食的摄入。
辛入肺
中医认为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辛味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对于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气滞、胃脘不适等问题都有帮助。但辛多易伤肝,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肺气偏胜,克伐肝脏。因此,经常有肝虚症状者,应少吃辛味食物。
咸入肾
中医认为“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对于身体有结节的疾病有帮助,例如盐、海带、紫菜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但咸多能伤心。心主血,其功能不足可使血脉凝聚,脸色变黑。咸味吃多了会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损伤心的功能。所以,有心悸、气短等不适的人,一定要少吃咸味食物。
识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