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草集middot中药小科普4茯 [复制链接]

1#

.12

11

百草集·中药小科普4

FULING

01

认识茯苓

图左:茯苓丁、茯苓片、茯苓块、茯苓卷

图中:茯苓和松树根

图右:茯神(菌核部分)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相关名

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产地

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有学者做过方剂的相关统计,应用频率最高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

茯苓生长环境特殊,是寄生在松树根生长的一种菌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茯苓表皮和树根颜色相同,长相庞大臃肿,从三四斤到二三十斤不等,样子虽然不雅,却是万物中的极品。唐宋时就成了帝王将相之家的养生保健物品,它不仅延年益寿,美容养颜,还具有安心定神之功效。

▲太极集团儿康宁糖浆、双苓止泻口服液、还少丹等产品中,均选用了优质茯苓作为原料。

02

宝贝疙瘩——茯苓

茯苓被誉为“仙家上物”,用之养生善于除各处湿气,尤其是脾胃中的水湿。脾脏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很多人说自己脾虚,其实大多时候不是真正的脾虚,而是因为脾脏的环境太湿了,所以功能就减弱了。

茯苓的一大特点就是药性平和,去湿而不伤正。一般的祛湿药,排出水湿的同时把正常的津液也一块给排了,这叫既去湿又伤正。而茯苓药性平和,缓缓去邪,几乎没有副作用,其次只去水湿,不伤津液。

茯苓还能健脾,但与人参、*芪、白术是通过补脾胃之气来健脾有所不同。脾胃除了负责消化吸收,还要负责水液代谢。它每天收集全身的废水排进膀胱,茯苓可以帮脾排水去湿、减轻压力,虽未补脾却胜似补脾。

茯苓还可安神助眠。它是中国古代皇宫专用的“失眠散”,当心烦难眠时,就可服用茯苓改善睡眠。

此外,现代医学证明,茯苓富含丰富的茯苓多糖,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肿瘤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对鼻咽癌、胃癌、肝癌、皮肤癌等都有治疗效果。

茯苓还是美容上品。《肘后方》中记载,服用茯苓至百日,肌体润泽,延年耐老,面若童子。

03

茯苓小故事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辙,年少时身体十分虚弱且疾病不断,虽三天两头服药,却疗效甚微。在其30岁时,旧疾未愈,又添新恙:只觉整天心慌、气短、头晕,到处求医诊治,身体依然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苏辙心想,求人不如求已。于是找来医书,开始自学。其中,他发现茯苓这味药药性十分平和,“久服可安魂养神、延年”,正好对自己的病症。于是,他买来茯苓,天天坚持服用。果然不出一年,以前那些痼疾都神奇般地消失了,身体更是一天强于一天。后来他还把这段经历写进自己的文章里,并推荐人们用茯苓祛病延年。

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又充满科普乐趣,

来跟小编一起学习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