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伟,中医肺病学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医院肺病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流行病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山东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间质性肺病研究室主任;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呼吸医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具有“湿”的特点,核心病机为湿疫内蕴,主要病位在肺、脾,山东地域与时令特点导致患者易感受寒邪、燥邪,并脾虚者较多。治疗当分为初期、中期、极期与缓解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以化湿、辟秽、解毒为主,并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温阳益气等治法处理兼证,最终达到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1
自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以湖北省武汉市为爆发中心渐次蔓延至全国及境外。一般认为,人群感染对该病普遍易感,且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目前,少数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相关疫苗也处于研发当中。然考虑到疫情严峻,实属缓不济急。因此,卫生管理部门已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在病程的全阶段进行中医药干预。初步参与会诊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本次疫情中显示出较好疗效。自山东省发生疫情以来,经过专家多次反复研讨,制定了《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筛选确定有效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提高临床救治的有效性。截至2月11日12时,我省共确诊患者例(含重症17例,危重症9例,治愈出院75例,死亡1例),其中危重型患者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全部应用中医治疗,合计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例,占比82.9%,治愈出院41例。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已根据当地情况,在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的基础上相继发布了地方防治方案。水土有别,人文迥异,治疗方案必然随着发病人群的变化而产生对应的调整。故此,本文根据临床获取的相关信息,结合现有文献,在对本次疫情的中医病机和诊治思路共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针对山东省地域特点,对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核心病机及辨证诊疗进行评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1病名归属认识
目前,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归属仍存在分歧。李晓凤等从五运六气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病因,认为其归属于“瘟疫”“冬温”,病位在肝脾,为“木疫”。范伏元等分析湖南新冠肺炎的中医特点,认为其属于“疫毒”。苗青等认为以武汉为起始点的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范畴,是疫疠之邪夹湿伤肺而及于全身。范逸品等根据武汉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其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帝内经》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显然,新冠肺炎符合“疫”的特征,为外感病,且造成当前命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学者命名时所兼虑的病机。这种差异可能与研究角度、患者群体特点、学术观点等因素相关,有待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或对大量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后进行总结和定义。
2病机探究
2.1
“湿疫内蕴”为核心病机
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轻症患者仅有发热、乏力等不适,影像学可无异常,其他症状包括干咳、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最为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83%)、咳嗽(82%)和气短(31%),其他症状发生率不超过10%。发热者,初起微恶寒,大多热势不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便溏、乏力等消化道及全身症状,舌质多暗淡,舌苔突出表现为厚腻乃至腐苔。《湿热论》云:“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与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表现甚为贴切。且温疫之邪从口鼻而入,“上受犯肺”,其临床表现也主要以肺为受累脏器。故此,基于对武汉物候环境和不时之气的分析,结合症状表现的一般规律,可知以湿为主要特点的疫邪经口鼻而入,其病位当在肺、脾,“湿”为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已确然无疑。邪甚谓毒,故有学者称为“湿毒疫”较为贴切。
2.2
山东地域特点对新冠肺炎病机的影响
目前,山东省的病例以输入性及聚集性为主,输入性患者固然存在原发的湿疫内蕴病机,但对于聚集性患者却不可忽视山东地区地域特点的影响。《内经》云:“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此处描述,与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区的生活方式相似。但对于鲁西地区,则更符合“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的民情特征。因此,考虑到山东省复杂的地域特征,对某一特定的诊疗方案不可套用,须针对当地特点进行辨证加减。但总体来说,山东为东方春木萌动之地,营热血虚之体,于生机勃发之时,不可忽略木火飞扬之患。冬春之交,山东气温仍低,民众易感受外寒。寒邪外束则肝气生发不畅、郁而为热;肝郁则贼脾,脾土已外受湿疫所侵,再受横逆之肝气,其气益衰。且北方气候偏燥,易耗伤肺阴;冬令时节又多进肥甘之物,凝为痰湿,内火益盛,与外来湿疫搏结,较之单纯湿疫内蕴者病机更加复杂。
3诊疗思路
凡外感病,自上、自表、自口鼻而入,若有发越外散之机,仍当以散表驱邪为第一要务。审证求因,新冠肺炎虽属湿疫,亦不能例外。湿邪为患,黏腻沉缓,自外而入,阻滞气机,与寒、食等邪搏结,伤及肺脾,甚者及于血分、心包。根据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可将其分为初期、中期、极期和缓解期四期,须针对各期特点遣方用药。
3.1
初期:湿毒郁肺,阻滞气机
新冠肺炎初起以发热、微咳等肺卫表证为主。热势一般不甚,或身热不扬,伴或不伴恶寒,此为外邪侵扰、营卫不和、卫阳受困、正邪交争所致。湿邪弥漫沉重,阻滞气机运行,一身气机不得周流,则见神疲乏力、倦怠懒言、身体困重等枢机不利的表现。“湿胜则阳微”,山东地区处于“乍暖还寒”时候,若见外感风寒而恶寒甚者,可予羌活胜湿汤,重用风药以温化寒湿。若见舌尖边红、口唇干燥、咽喉肿痛者,应兼用银翘散、桑菊饮等解散温热。且方中桑叶平肝、明目、凉散温邪,恰合山东地域肝木较盛的特点,亦有助于改善
-nCoV所导致的结膜炎。牛明等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抗-nCoV中医组方中的关键药物进行筛选,发现桑叶中的桑呋喃(albanol)可与ACE2进行结合,而ACE2是与-nCoV所表达的S-蛋白结合的关键靶点。素体脾气不旺、大气下陷、脾肾阳虚者,此时已可见溏泻、微喘、手足微冷等症,当遵喻嘉言逆流挽舟法,及时以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等与之,不可妄进寒凉以致正气被戕、湿邪内陷。
3.2
中期:湿壅脏腑,毒损脉络
-nCoV感染若在初期治疗不力或邪气偏甚,则在10天左右进展至中期,少数患者可突然加重。中期以高热、憋喘、气促为主要特点。咳嗽加剧,痰少难咳,质黏,色*白,纳呆腹胀,大便溏泻或秘结,小便不利,舌质暗红,或见边尖红赤,苔厚浊,滑腻或板燥,中心转焦*,脉滑数,口渴症状可因输液而掩盖。此为湿毒入里,淫肺陷脾。淫肺者,乃因湿邪壅滞肺气、失于宣降,故见喘憋气促。且肺为水之上源,肺金一伤则水液代谢失常,湿邪益胜。陷脾者,湿易困脾,脾失健运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湿浊内蕴以致纳差、呕恶,或与宿食搏结变为阳明腑实证。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肺脾本脏已伤,所属脉络安能独完,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邪入肺之气络可见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邪入血络可见痰中带血甚或咯血,邪入脾络可见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此类患者有疫毒入血之虑,当与活血通络之品,不可见血止血以致敛邪。处方当选雷氏芳香化浊法合神术散,若见呕恶甚、腹皮急、身灼热等邪伏膜原之症,则仿达原饮法,加草果、蔻仁辛烈芳香之品直捣病巢以使浊邪外溃,并投槟榔、厚朴等化湿导滞,兼用紫金锭等解毒辟秽中成药。若非阳明腑实证,不可盲从“下不厌迟”之说径投硝*攻下,徒克伐无过矣。值得指出的是,细胞因子风暴往往是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加重及最终死亡的主因,在本次疫情的重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中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但陈蕾等分析了2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发现在危重型、重型、普通型三类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无显著差异,这提示极端免疫反应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并非是-nCoV感染患者病情加重的诱导因素。从中医视角来看,细胞因子风暴当属于火、热范畴,而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所见的舌苔厚腻、燥且中心焦*的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当诊为“湿极似燥”“湿极似火”而非湿热内蕴,此时若遽投苦寒清热、守而不走之品,可能适得其反。
3.3
极期:蒙上流下,内闭外脱
新冠肺炎转归的关键在于中期。若中期不得逆转,病情进一步加重,则进入极期。肺部CT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实变或磨玻璃影,呈“白肺”表现,呼吸生理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血流动力学表现为脓毒症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高热,也可低热,须辅助通气维持呼吸,神昏、烦躁,极度倦怠,手足逆冷。舌质紫暗或绛红,苔*腻或*燥,也可见腐苔,脉浮大无根或微细欲绝。湿毒蒙上流下,气机枢转已滞,则四逆证俱现。《温病条辨》曰:“化源绝乃温病第一死法也……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湿毒淫肺,壅气损络,肺脏气血阳阳一体俱虚,加之喘促耗竭,肺之化源难继。且脾土生金,脾胃本为湿毒所侵,饮食不进,后天之本束手告乏。故逐邪虽为当务之急,保其根本亦不可忘。具体到山东地域来说,“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鱼盐所伤,营虚血热;“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积湿结热,火毒鸱张,果见营分、血分症者,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在所必用。其中疫毒传变入心包窍者,病机为内闭外脱,当视其虚实阴阳,虚脱者,脱阳予参附救逆汤,脱阴予生脉饮;实闭者,热闭予安宫牛*丸,痉挛抽动予紫雪丹,阴闭予苏合香丸。
3.4
缓解期:余湿未尽,肺脾俱虚
缓解期患者热势已退或仍有低热稽留,气喘已复,伴或不伴气短,仍神疲乏力,胃纳亦差,小便少,大便仍溏或难,舌红少津,苔少或仍厚腻,脉细弱。疾病后期,疫毒未尽,肺之宣降未得尽复,营卫未和,故见低热。宣降不节,水湿仍聚,困于脾土,则纳差痞满。脾主四肢,正虚未复,则肢体倦怠。湿伤阳气,亦损气阴,可见午后低热、少气懒言、口咽干燥等症。此时当逐邪与清补并进,应遵叶氏之法,利小便以通阳,生津液以养阴,时时照护脾胃,土气来复,肺金自养。处方当选灵动之品,如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类,忌呆补、腻补。冬令寒燥甚者,可化裁百合固金汤、清燥救肺汤,食疗上多进山药、百合、银耳等清润养阴、健脾益气之品。麦芽一味具生生之气,合乎地域时节,既可疏肝,又可开纳健胃,尚有化湿之效,与本次疫情病后恢复相宜。需要注意的是,少部分患者会因肺组织过度炎症反应而发生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故若见胸闷、憋喘甚或久久不已者,当早予益气、活血、温阳诸药,庶几免于后患。
4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以“湿”为主要特点,治疗上以宣散化湿为主,重视清热解毒、辟秽导滞在重症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和温阳活血在处理兼证、后遗症中的作用。山东地区,冬春之间仍易外感风寒,鉴别上要与冬温、春温、风寒表证进行区别。考虑到山东地域和时令的差异,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当厘清寒邪、脾虚、肺燥等要素在病情进展中产生的交互效应。总之,中医药的尽早介入和全疗程参与,有助于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