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肉桂,干姜的妙用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肉桂

性味:热,辛、甘。

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别名:菌桂、牡桂、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12~17米,芳香,树皮灰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1.2~2厘米,被黄色短茸毛;叶片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34厘米,宽4~9.5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内卷,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疏被黄色短茸毛,离基三出脉,横脉波状,近平行,革质。

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厘米,被黄色茸毛,花序分枝末端具3朵花,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4.5毫米,白色;花梗长3~6毫米,被黄褐色短茸毛;花被筒倒锥形,裂片卵状,先端钝或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第二轮雄蕊长2.5毫米,第三轮雄蕊长约2.7毫米。

花药卵状长圆形,4室,上2室较小,外侧向瓣裂,下2室外向瓣裂;退化雄蕊3,箭头状,连柄长约2毫米,柄被柔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7毫米,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柱头小,不明显。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生长特性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多为栽培。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采集

当树龄10年以上,韧皮部已积成油层时可采剥;春秋季节均可剥皮,以秋季8~9月采剥的品质为优。

药材性状

本品呈槽状(企边桂)或卷筒状(油筒桂),长30~40厘米,宽或直径3~10厘米,厚0.2~0.8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药理作用

本品水煎剂对外周血管有扩张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肉桂水提物和醚提物有保护胃黏膜和抗溃疡作用,缓解胃肠痉挛疼痛。

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镇静、镇痛、解热和抗惊厥作用。桂皮油还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杀菌作用比阴性菌好,肉桂的乙醇或乙醚浸出液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还有降血压、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温经通脉,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短气喘促、水肿尿少诸证等。

用法及用量

内服:煎汤,2~5克,不宜久煎;研末,0.5~1.5克;入丸剂。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畏赤石脂。

方剂选用

①治卒心痛,亦治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桂心、当归各50克,栀子14枚,上药均捣为散,每次以酒调服5~6克,每日服3~5次。

②治心下牵急懊痛:肉桂克、生姜克、枳实5枚,加水1千克,煮取0.3升,温时分3次服完。

③治脑头痛:肉桂(去粗皮)、荜茇、细辛(去苗叶)各等份,捣罗为散,每次取0.5克,先满含温水一口,即蓄药于鼻中;偏头痛,随痛左右用之。

干姜

性味:热,辛。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根茎肉质,扁圆横走,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气味。叶互生,2列,无柄,有长鞘,抱茎;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光滑无毛;叶舌长1~3毫米,膜质。

花茎自根茎抽出,长约20厘米;穗状花序椭圆形,稠密,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圆形,长约2.5厘米,先端具硬尖,绿白色,背面边缘黄色;花萼管状,长约1厘米,具3短齿。

花冠绿黄色,管长约2厘米,裂片3,披针形,略等长,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稍为紫色,有黄白色斑点;雄蕊微紫色,与唇瓣等长;子房无毛,3室,花柱单生,为花药所抱持。蒴果3瓣裂,种子黑色。花期7~8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长特性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

采集

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性状

根茎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厘米,厚1~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药理作用

对大鼠胃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有暂时性升血压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自发活动;能对抗中枢兴奋药致惊厥作用。此外,还有利胆、镇痛、抗血小板凝集、抗炎、抗菌、抗原虫等作用。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湿痹痛、寒饮喘咳。

用法及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入丸、散。外用: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方剂选用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适量,以温酒调服,每天服用6~7次。

②治一切寒冷,气郁心痛,胸腹胀满:白米0.4升,干姜、良姜各50克,煮食。

③治饭后吐酸水:干姜、食茱萸各克,研为末,筛净,每次以酒调服5克,每日两次,胃冷服之,立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