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执业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中医学类必考的一个科目,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医学类考试科目为: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四个科目。下面带来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诊断基础高频考点。

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

考点一四诊

一、望诊

(一)望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有神: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者。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即使病情较重,预后亦多良好。

2.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均称为“失神”或“无神”。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3.假神:往往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患者。如原来不……突然转为……,是阴阳格拒,阴不敛阳欲将离决的虚假现象。表示正气大伤,病情严重又复杂,预后不良。4.神乱癫病: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

狂病: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痫病:若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

(二)望面色

五色:主病

黄:虚证、湿证

赤:热证、戴阳证

白:虚寒证、失血证

黑: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

青: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

(三)望形体、头面

1.望形体强、弱、肥、瘦

2.望姿态异常

坐而仰首—痰涎壅盛的肺实证

坐而俯首,气短懒言者—肺虚或肾不纳气

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心阳不足,水气凌心咳逆

倚息不得卧,每发于秋冬—内有伏饮

眼睑、口唇或手指、足趾不时颤动—动风发痉先兆(急性热病)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虚损久病)

四肢抽搐—痫证、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

手足拘挛,屈伸不利—筋急(肝病);寒凝筋脉;血脉损伤,筋膜失养。

足或手软弱无力,行动不灵—痿证。

一侧手足疼痛而肌肉萎缩—风邪耗血,正虚邪留。

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痉病。

3.望头形与头发

(1)望头形

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有智力发育不全—肾精亏损

囟门下陷—虚证

囟门高突—热证

囟门迟闭—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头摇不能自主—风证

(2)望头发

发黄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精血不足。

突然出现片状脱发—血虚受风。

年少落发—肾虚;血热。

4.望目

眼胞红肿—肝经风热

目胞浮肿,如卧蚕状—水肿

眼窝下陷—津液亏耗

目眦赤烂—湿热

小儿睡眠露睛—脾虚,气血不足

瞳孔散大—精气衰竭

白睛黄染—黄疸

目眦淡白—气血不足

目赤—诸经热盛

开目而欲见人者—阳证

闭目而不欲见人者—阴证

两目上视或斜视、直视—肝风;动风先兆

5.望耳鼻

耳轮干枯焦黑—肾精亏耗,属危证

耳内流脓水,病为脓耳或聤耳—肝胆湿热

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久流浊涕而有腥臭味者—鼻渊

若见鼻头或周围充血或生红色丘瘆—酒渣鼻

鼻柱溃烂塌陷—麻风病或梅毒

鼻翼扇动—肺热,或肺肾精气衰竭而出现的喘息

6.望唇、齿龈、咽喉

(1)望唇:

唇色淡白—气血两虚

唇色深红—热在营血

色青紫—寒凝血瘀

口唇干枯皴裂—外感燥邪;热炽津伤

口角流涎(或睡时流)—脾虚湿盛;胃中有热;虫积

口唇糜烂—脾胃蕴热上蒸

口?斜—中风

撮口或抽掣不停—肝风内动脾虚生风

口开不闭—脱证

(2)望齿:

干燥如枯骨—肾精枯竭;

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者—肾虚

虚火上炎睡中啮齿—胃热;虫积

(3)望龈:

牙龈淡白—血虚

牙龈红肿疼痛—胃火

牙龈出血而红肿者—胃火伤络

牙龈出血而不红而微肿者—气虚;虚火伤络

(4)望咽喉:

红肿溃烂,有黄白腐点—肺胃热毒壅盛

若色鲜红娇嫩,疼痛不甚—阴虚火旺

色淡红不肿,久久不愈—虚火上浮

有灰白色假膜,擦之不去,重擦出血,且随即复生—白喉(肺热阴伤)

7.望体表

(1)斑疹

斑: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

疹: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

(2)白: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湿郁肌表、汗出不彻所致。

(3)痈疽疔疖

痈:范围较大,红、肿、热、痛,根盘紧束。属阳证

疽:漫肿无头,部位较深,皮色不变者,属阴证

疔:范围较小、初起如粟、根角坚硬,或麻或痒或木,顶白而痛者

疖:起于浅表,形圆而红,肿、热、痛,化脓即软者。

(四)望排出物

排出物清稀者,多为寒证;

黄浊稠黏者,多属热证。

考点二闻诊

(一)闻声音

1.语声变化

(1)语声强弱“失音”:

1)见于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又伤于饮食,或妊娠末期气道受阻者,多属实证

2)见于内伤,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多属虚证语声重浊—外感;湿浊阻滞

(2)语言错乱谵语: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者。热扰心神的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狂言:是痰火扰心所致

独语:常见于癫证

语言謇涩:风痰上扰

2.呼吸异常变化

(1)气微与气粗

(2)哮与喘:哮—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

(3)少气与叹息“少气”:气虚

“叹息”:情志抑郁,肝失疏泄

3.咳嗽声音变化

咳声重浊—实证

咳声低微气怯—虚证

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顿咳(百日咳)

咳声如犬吠—白喉

4.呃逆、嗳气声音变化

呃逆、嗳气—胃气上逆

久病胃气衰败,出现呃逆、声低无力—危证。

食后嗳出酸腐气味—宿食停积;

消化不良无酸腐气味—肝胃不和;胃虚气逆

(二)嗅气味

1.口气异常

口气臭秽:胃热;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

口气酸臭:胃有宿食

口气腐臭:牙疳;内痈

2.排泄物与分泌物异常

各种排泄物与分泌物,有恶臭者多属实热证

略带腥味者多属虚寒证。

考点三问诊

(一)问寒热的临床意义

1.恶寒发热同见—多见于外感表证

—外感风寒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

—外感风热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多属虚寒证

3.但热不寒

(1)壮热

(2)潮热

1)阴虚潮热(“骨蒸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

2)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

3)阳明潮热: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

(3)长期低热:阴虚;气虚;疰夏。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是半表半里证。

寒战与壮热交替,发有定时,一日一次或二三日一次者—疟疾。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

(二)问汗出临床意义1.表证辨汗的临床意义表证无汗—伤寒表实证表证有汗—太阳中风证2.自汗:气虚卫阳不固。3.盗汗:阴虚。

4.绝汗:亡阴、亡阳之危重病证。

5.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6.头汗: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

7.半身汗: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调,或气血不和。

(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气滞

重痛—湿邪

刺痛—瘀血

绞痛—有形实邪闭阻气机

灼痛—火邪窜络;阴虚阳热亢盛

冷痛—寒邪阻络;阳气不足

隐痛—气血不足

掣痛—筋脉失养;阻滞不通

(四)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

1.口渴与饮水

大渴喜冷饮—热盛伤津

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

口渴而不多饮—急性热病,属热入营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瘀血

2.食欲与食量

厌油腻厚味—肝胆脾胃湿热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虚火上扰

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易饥多食,大便溏泻、倦怠乏力—胃强脾弱

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尤多见于小儿—虫积

妇女妊娠偏嗜某种食物—不属病态

3.口味异常

口苦—热证;肝胆实热

口甜而腻—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脾虚不运

(五)大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

1.大便异常变化

大便先干后溏—脾胃虚弱

大便时干时稀—肝郁脾虚、肝脾不和

水粪夹杂,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

泻下黄糜—大肠湿热

老年人大便不干不稀,只是排便困难—气虚

里急后重—痢疾

大便溏泄不爽—肝失疏泄

便色黑如柏油而大便反易—瘀血

腹痛则泻,泻后痛减者多为伤食,泻后痛不减者多是肝郁脾虚。

2.小便异常变化

小便短赤而急迫—下焦湿热

量多而色清—下焦虚寒,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尿频而涩少—阴虚内热

小便数而大便硬—脾约病

小便次数减少—津液亏耗,化源不足;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小便时尿道疼痛,并常伴有急迫、艰涩、灼热—湿热下注的淋证

小便后自觉空痛—肾气虚衰

“尿失禁”—肾气不固,若伴见神志昏迷则多是危重证候

遗尿—肾气不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