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入伏抓时机冬病夏治祛寒除湿斩断老病 [复制链接]

1#

今日入伏,热在三伏。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暑湿并重的伏天,很多人变得没有胃口、四肢乏力、睡不好觉……

三伏天里,除了酷暑蒸烤外,也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三伏天,

养生的关键期

今年三伏天超级长!!40天!!

初伏

7月11日至7月20日,为期10天

中伏

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

末伏

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期10天

三伏中的“伏”,有人说是指天气炎热,“宜伏不宜动”,也有人说是“伏邪”。

伏邪就像是疾病的卧底,平时潜伏在人体内伺机而动,到了正气虚弱、外邪肆虐的时候,就与外邪里应外合,一起搅得人体不安宁。

为什么很多疾病都是春夏季好转,秋冬季节就容易发作?就是因为有“伏邪”。

伏邪是怎么来的?贪凉饮冷、熬夜、情绪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痰饮、瘀血、寒湿潜藏体内。疾病的治疗、康复不彻底,也会导致邪气内伏。

那为什么要在三伏治疗「伏邪」呢?这个时节有什么特殊?

春夏季,尤其是夏季三伏天时,阳气生发、腠理开泄、经络通达,趁这时把伏邪揪出来容易得多。甚至可以将之连根拔起,使冬天再不复发,这就是冬病夏治意义所在!

冬病夏治,

能“治”哪些病?

冬病夏治最经常用于呼吸系统问题,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

除呼吸系统问题外,其他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病的问题也适合冬病夏治,比如说:

1、消化系统疾病

现代人脾胃普遍虚寒,调理宜温通调补。容易出现:肚子痛、遇冷腹泻、喜热食、怕冷风等表现。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及胃胀、胃酸、胃痛等。

2、骨关节病

骨伤类疾病大多属于冬病,风寒、湿气都会加重病情。夏季阳气旺盛、经络通畅,用辛温药物可以更好地祛除关节中的风寒。

适合的疾病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等。

3、妇科疾病

虚寒导致的妇科疾病,冬病夏治可以加强气血流通、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如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产后风、慢性盆腔炎、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4、过敏性疾病

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5、亚健康或者其他疾病

亚健康状态如疲劳综合征、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肾虚引起的其他病症等亚健康疾病的调理,或各种虚型体质的人群的身体调理。

三伏贴——

冬病夏治的秘密武器

“三伏贴”又名“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

夏季三伏日,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穴位和药物双管齐下,两阳相合,可振奋阳气、祛除寒邪、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三伏贴适合于经中医辨证属虚寒证者,阳虚阴寒的慢性病者,如:经常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等。

适合使用三伏贴的朋友可以趁伏天抓紧养生,调养身体。

但要注意,三伏贴不是包治百病,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注意事项

①不要自行贴敷,贴敷需中医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或指导,选穴不当或穴位搭配错误、盲目贴敷都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②贴敷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成年贴敷不得超过4小时,儿童不得超过2小时,2岁以下婴儿不建议贴敷,具体时长应遵从医生建议。

③贴敷时皮肤如果有刺痛、灼热感时,建议及时取下并咨询医生,不要自行抓挠或涂抹药膏。如果出现严重红肿、起泡等反应,要及时就医。

④贴敷当天尽量避免进食生冷、辛辣、肥甘厚腻食物,忌烟、酒。

⑤贴三伏贴期间避免大量运动,不要洗澡、游泳、淋雨,空调冷气最好不要对着贴敷部位。

2禁忌人群

以下人群不宜贴敷三伏贴:

①皮肤敏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接触性皮炎患者及特殊体质患者;

②皮肤创伤: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瘢痕体质;

③急、热症: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感染性疾病发热期间;

④热盛体质:阳气过盛、爱上火、月经过多等中医辨证属热盛者;

⑤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2岁以下小朋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等特殊人群。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医院就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